身陷危機的紅十字會如何救贖

時間:2011-06-29 13:04   來源:中國青年報
  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正在遭遇空前的信任危機,這從網友的調侃可以看出。

  慈善事業在內地起步較晚,近年來各種詐捐、騙捐多發,上海盧灣紅十字會還爆出天價餐費的醜聞。慈善組織到底應該如何運作?所募善款去向應該如何監管?6月27日,記者採訪了香港紅十字會以及部分業內人士。(《南方都市報》6月28日)

  香港紅十字會,儘管是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的分會,但公信度高,備受好評,原因不外乎四個字。

  一是審。為了確保專款專用,香港紅十字會每年年末都會請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做審計,審計結果會在年報中詳細呈現。曾幾何時,李連杰的壹基金被稱為“中國NGO中和國際先進經驗最為接近的民間慈善組織”,獲此褒獎,原因並不複雜,世界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德勤,負責壹基金的審計,每年要出具五份財務報告(四份季報和一份年報)。壹基金的流動資金,不僅由會計師事務所全程跟蹤監督,且其賬務全部在壹基金的官方網站上公開發表,讓所有的人都能夠看到。正如壹基金創辦人李連杰所稱,每一分錢的流向都有清晰的顯示,到災區去的時候不看收據,要看每個老百姓的簽名和手印。

  二是曬。會計師事務所審計之後,要將長達50多頁的報表向公眾曬一曬,市民通過網頁或電話均可查詢到善款的去向。反觀內地的一些慈善組織,有的甚至連網站都沒有,更遑論曬報表了。中國扶貧基金會秘書長王行最日前透露,“我國的基金會超過2200家,其中1288家基金會沒有建立自己的官方網站,慈善資訊不公開,不透明。”(《新京報》6月10日)而事實上,早在2006年,民政部就頒發《基金會資訊公佈辦法》,要求基金會向社會公佈年度工作報告、募捐活動的資訊、資助項目的資訊以及財務會計報告。但從執行情況看,全國有一半左右的基金會,尚沒有公開慈善內容和財務資訊。為何不公開?不公開或許就存有貓兒膩。

  三是説。説即説法,慈善者捐的錢用在哪了,紅十字會得給個交代,得有個説法,不是簡單地向公眾説,而是必須向慈善者説,據香港紅十字會發言人蘇小姐表示,“(香港紅十字會)一定會給數額較大的捐贈者做文字圖片和財務運用的報告,而小數額捐贈的市民,我們也會組織探訪團去察看。”而我們看到,不少內地慈善者將錢捐出去了,卻從未收到慈善組織的反饋資訊,既不知道受益者是誰,也不知道受益者是怎麼花錢的。更可怕的是,還有造假現象,據報道,一些慈善者通過一慈善組織一對一捐助了17名兒童,只有3名收到捐款。曾讓他們感動流淚的學生來信,居然有8封是假的。

  四是管。據報道,目前,香港慈善機構的監管由不同政府部門負責,慈善組織根據籌款行為向不同部門申請。據了解,負責監管的香港社福署還將於今年8月實施新措施,以加強監管工作。其實,社福署的管,不是官僚化的管,而是監管和服務,即儘量精簡行政程式,方便進行籌款活動,同時力求確保這類活動不會對市民造成不便和滋擾,並保障捐款人的權益。此外,審批和監察機構籌款活動,並調查管理不善或行政失當的個案,問題嚴重的將撤銷牌照。撤銷牌照,這在內地恐怕不可想像吧?

  其實,縱觀審、曬、説和管,都是國際慣例,即國際上通行的做法,並沒有什麼新穎之處,但就是這簡單的幾個字,卻發揮了巨大威力。做到這幾個字,本來就是慈善組織存在的題中應有之義。(王石川)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