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0余萬點擊量點出公眾熱望

時間:2011-08-04 13:54   來源:工人日報

  截至8月1日21時,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捐贈資訊發佈平臺上線30個小時,該資訊發佈平臺的點擊量已達到2600余萬。在肯定紅十字會總會向公開透明邁出重要一步的同時,不少網友也對平臺發佈的數據等提出質疑。(見8月2日《新京報》)

  紅十字會的捐款資訊發佈平臺剛剛試運作,出現一些問題也屬難免。但很多問題卻是太過離奇:譬如該平臺有“李連杰”三條記錄,捐款總數只有930元,而壹基金截至2010年4月22日,在玉樹捐贈金額已超200萬元;“劉德華”捐了20萬,其捐贈日期為2010年3月30日,早于玉樹地震4月14日發生的日期……網友和記者輕易能發現的問題,紅十字會為何發現不了呢?

  紅會秘書長王汝鵬説是去年年底醞釀,今年3月啟動,經過將近5個月的努力,推出了這一試運作的資訊發佈平臺。不過,不少網友認為,倘若不是郭美美事件的持續發酵,紅十字會是否會如此草草地推出資訊發佈平臺呢?面對公眾質疑不能坦誠相對,如何挽回信任?

  央視主持人張泉靈發微博稱:紅十字會還有沒有救,就看是拿推出的捐款資訊平臺當一個靶子還是當一個盾牌。紅十字會未來要做的事很多:不僅總會應公佈,地方紅會和紅十字基金會也應公佈。不僅要公佈捐款資訊,也要公佈每一筆捐款的用處,更要公佈紅十字運作花的每一筆錢。要公開紅十字品牌使用的資訊。要引入權威第三方監管。按照捐款資訊發佈平臺試運作的水準看,紅十字會要實現這些要求,無疑任重道遠。

  30小時2600余萬的點擊量,一方面表明公眾對於紅十字會的公開透明極為關注,充滿了監督的衝動;另一方面也表明公眾並未放棄紅十字會這塊捐贈平臺,不想失去它,而是希望它能完善、值得信賴。

  基於此,對於輿論的質疑,紅十字會不該“對質疑很痛心”,而應痛定思痛,早日實現“將力求每筆捐款可查”的諾言,提升自身公信力。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