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十字會應該為罵聲感到高興

時間:2011-08-02 14:04   來源:齊魯晚報

  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捐贈資訊發佈平臺正式上線,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平臺一上線就引發諸多質疑,比如10萬元以下捐款暫不可查使用情況、捐贈數據出現誤差等等,這使紅十字會不得不面對新的輿論壓力。

  其實對於紅十字會來説,無論是質疑、批評,還是網友的罵聲,都不是壞事,因為這至少説明人們對紅十字會還有期待。正因為此,面對新的輿論壓力甚至網友的罵聲,紅十字會應該感到高興才對。

  對紅會一些工作的質疑和關注,其實反映了在開放社會的背景下,人們對紅會這樣的公益性機構在透明度方面的更高要求,這種要求是和社會進步的大背景同步的。但令人遺憾的是,紅十字會似乎還沒有認識到這一點。紅十字會總會秘書長王汝鵬把資訊發佈平臺上線説成是計劃內的工作安排,不肯正面回答“郭美美事件是否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這個平臺的上線”這一對紅會來説有點敏感的問題。避談郭美美事件和發佈平臺上線的關係,這其實是想告訴人們:資訊發佈平臺上線,和郭美美事件帶給紅十字會總會的輿論壓力無關。這種對輿論壓力非常忌諱的態度,也許可以理解為紅會的一種無聲宣示:對來自輿論的質疑和批評,紅十字會總會一概不認賬。刻意回避郭美美事件,這讓人懷疑,紅總會似乎直到今天,還沒有認識到公眾的信任才是紅會賴以存在的實質的“合法性”。換句話説,如果沒有公眾的信任,任何法律意義上的“合法性”,都將成為無意義的東西。避談郭美美事件和資訊公開的關係,至少説明紅會一些官員面對公眾和輿論的態度還不夠坦誠,還不願把自己的身段放下來。

  對政府和所有公共部門是否利用公共資源謀取自身利益,人們保持著高度的警惕,對紅十字會這樣的公益性機構尤其警惕,這已經成為今天社會生活的基本常識,這正是在郭美美事件後,人們高度關注紅十字會一舉一動的原因。面對新的輿論壓力,紅十字會必須在更高的層次上回應公眾的質疑,而不是專注于某些細節的修補,才有可能化解人們的某些疑慮,才能重新獲得公信力。紅十字會雖然是個公益性的組織,但實際上,它是中國社會總體性權力結構的一環,雖然它的宗旨是紅十字的,但它的架構、運作並沒有超越一般的行政倫理,因此,對紅會提出較高的道德要求不現實,希望它成為公共機構的道德標桿更非易事,但它至少應該守住行為底線,滿足公眾基本的道德期待。

  應該看到,人們對紅會工作的質疑和批評,其實正是社會進步的表現,這正是令人欣慰的地方。二十年前或三十年前,人們可能不會對紅會的透明度提出這樣具體的要求,或者對紅會的工作有這麼多批評,因為在過去的總體社會格局之下,尤其在過去計劃經濟的背景下,對紅十字會行政化的背景和運作方式,人們會認為是一種很正常的狀況,沒有什麼可以質疑的地方;但現在不一樣了,我們可以忍受其他公共部門的某些缺陷,但在感情和道德上很難容忍紅十字會這樣的公益性機構有這樣那樣的問題。

  最近一個階段,公眾對紅總會的意見、質疑,至少説明,人們仍然希望紅會的事業發展得更好,説明人們相信紅會通過努力可以做得更好。對於批評甚至罵聲,紅總會不但不應該忌諱,反而應該視為事業發展的寶貴資源。失去了批評,也就失去了關注,對於紅會的事業來説,這才是最可怕的結局。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