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家寶總理撰文談三網融合傳遞啥重要信號?

時間:2011-07-19 08:50   來源:人民網

  7月16日出版的今年第14期《求是》雜誌,發表了溫家寶總理的重要文章《關於科技工作的幾個問題》。文章指出,“科技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沒有科技的發展,就沒有中國的發展”;“科技發展的未來,決定著中國的未來”。推進三網融合,“這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體制問題是影響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的一大障礙”。

  溫家寶總理在文章中特別強調:“當前還存在許多技術上的挑戰,需要在網路結構、網路核心設備、網路接入設備、網路頻寬、網路終端和業務方面加強自主創新,發展新一代網路基礎設施。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每一個領域都是一項系統工程,首先必須選擇好方向和技術路線,第二要提高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攻關的協同和整合能力,對具有戰略方向性關鍵共性技術,要集中資金和研究力量實施重點突破。正是這一點上,暴露出我國體制上的一些突出問題,各部門、各行業往往不能在國家目標上形成一致和分工合作。體制問題是影響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的一大障礙。”

  毫無疑問,“在國家目標上形成一致和分工合作”,是溫家寶總理的期望;“體制問題是影響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的一大障礙”,必須堅決破除。在2011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原工信部部長李毅中表示,三網融合是不可阻擋的,是發展趨勢。對於三網融合深陷僵局,著名電信專家鄧中元認為,目前三網融合推進緩慢或者遇到阻力的原因,不外乎在基礎設施、運營、甚至是經營實體等方面。

  有關消息證實,三網融合試點已過一年,雖然工作在積極推進,但資源的重新分配以及如何對新資源開發與高效利用,成為了焦點和難點。在目前的體制環境下,共同推進三網融合已十分困難。發達國家的“三網融合”之路,以及世界各地設立統一的融合監管機構實現三網融合的實踐表明,融合監管是大趨勢、大方向。工信部電信經濟專家委員會秘書長、中國資訊經濟學會理事長楊培芳也表示,當務之急是先建立一個高於廣電和電信管理部門之上的協調、監管機構。

  監管融合是當今全球電信的主旋律。隨著傳輸的數字化,網路的IP化,促進了行業的融合,導致垂直監管不再適應,大部分國家由垂直性的監管逐步轉換為橫向的監管。我國電信行業一直採用的是垂直管理模式,不能適應三網融合的變化,導致出現重復監管、技術非中立性等問題。我國電信改革可以借鑒EU的管理模式,建立橫向監管的管理體制,加大市場引導,積極推進電信運營商網路和業務分離。

  三大運營商均以全業務為行銷方式,産品和服務的同質化是造成過度競爭的主要原因,難以具有差異化的手段。無論你採用什麼通信技術,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説,通話品質和資費是衡量的標準,不可能判別各運營商的技術差異。所以在電信行業,很容易表現為價格的惡性競爭。為此,必須考慮繼續推進對電信運營商的新的重組,促進有效競爭格局的真正形成,適應綜合資訊服務趨勢下的融合業務發展,真正滿足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和通信需求。

  筆者以為,資訊通信具有網路新經濟特徵,應找準資訊通信業的社會定位,電信産業應考慮建立適應“三網融合”背景的監管機構,與此同時,應實現網路監管與內容監管的分離,以促進“三網融合”。三網融合的推進必須要解決政府監管機構的融合,使網路的融合才能真正實現。同時還有必要實現政、監分離,從監管統一、監管融合的層面將監管獨立於行政部門之外,建立起融合型的國家統一監管機構,打破各部門利益格局,推進資源融合,才能真正進入三網融合進程。 

編輯:王亞男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