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飛機,乘客的“任性”要改改

時間:2015-08-21 14:26   來源:廣州日報

  當飛機飛在萬里雲霄,安全是不容置疑的第一準則。對不守法行為,乘客們應當該出手時就出手,這絕不是“管得太寬”,而是社會責任感的體現。

  8月起,全國機場安檢力度加強。據悉,近日民航局再次發佈公告,重申旅客攜帶打火機、火柴以及充電寶乘機的有關規定,對於故意藏匿違禁品等影響惡劣的行為,將移交公安機關處理。

  有研究表明,民航客機是世界上最安全的交通工具。坐飛機安全系數如此之高,跟登機前必須安檢的全球通行準則不無關係。安檢就是一道過濾危險的閘門,一旦安檢出現漏洞,對飛行安全將會帶來不可估量的威脅。今年7月26日,一架臺州至廣州的航班發生縱火事件,縱火者成功攜帶了刀具、打火機、可燃液體上飛機,暴露出安檢存在重大漏洞。事後,臺州市民航局局長被免職,臺州機場安檢站站長、副站長,當班職工也全部被開除。儘管有業內專家表示,我國的民航安檢標準在全球來看都是最嚴格之一,但類似事故的發生仍然提醒民航業界,安檢無小事,絲毫馬虎不得。

  要完全保證飛行的絕對安全,除了把好安檢關,還有很多方面、很多環節都要提起十二分的注意。一方面,是維持機上秩序和安全。飛機一旦起飛,乘客必須絕對聽從機組人員的指令。不久前,海南航空一架飛機在空中遭遇強烈顛簸,造成多名沒有係安全帶的旅客受傷;另一方面,來自外部的干擾也不少。比如有航班在降落時,機長與地面塔臺通話中聽到的竟然是藥品廣告,只因機場附近隱藏了非法電臺干擾了通訊。此外,在機場附近放風箏、氣球,甚至遙控流行的無人機,都可能對飛行安全造成負面影響。

  要保障萬米高空的飛行安全,一方面要不斷提升機場管理、機艙秩序維護的水準。近日,民航局發佈保障航空運輸安全的相關通告,對於危害民航運輸秩序的各類違法犯罪從嚴打擊,包括衝擊值機櫃檯、進入機坪跑道、對機組人員實施人身攻擊、強行打開應急艙門等。據統計,7月底8月初,民航公安機關已查處15起攜帶火種乘機、攜帶危險品乘機、機上吸煙等違法犯罪行為,並給予當事人罰款、拘留等處罰。面對違規行為,機場和機上安全員都應切實負起責任,該勸阻的勸阻,該強制執行的強制執行,只有管住屢教不改的個別人,才能保護絕大多數守法乘客的安全。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還在於乘客帶著“自覺”上飛機。時至今日,一些人還停留在“自己怎麼方便怎麼來”的認識層面:飛機正在加速起飛,機艙內卻響起電話鈴聲;飛機還在滑行中,乘客卻紛紛劈裏啪啦解開安全帶,打電話報平安……這些坐飛機“習慣性動作”,其實就是缺乏安全意識,也缺乏自覺性的“任性”表現。更有無知無畏、我行我素的乘客,為了偷藏刀具、易燃品上飛機跟安檢“鬥智鬥勇”,這不僅是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還是對同機乘客生命的冷漠。曾有一名乘客在起飛時打電話,不僅不聽其他乘客勸阻,反而指責別人“管得太寬”,被機上安全員強制關閉手機,降落後依法拘留。對不守法行為,乘客們應當該出手時就出手,這絕不是“管得太寬”,而是一種社會責任感的體現,值得鼓勵和效倣。

  當飛機飛在萬里雲霄,對封閉機艙內的幾百條人命而言,安全是不容置疑的第一準則。民航界有一個“海恩法則”:一起重大的飛行安全事故背後都會有29個事故徵兆,每個徵兆背後又有300個事故苗頭,每個苗頭背後還有1000個事故隱患。曾幾何時,正是一起又一起空難事故,一次又一次提升了全球航空的安全標準。誰都不希望看到這一模式再持續下去,唯有主動提升安全標準、乘客自覺自律,將危險在萌芽階段排除,才能讓空中飛行萬無一失。

編輯:陸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