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民航“晚點”逼乘客“用腳投票”

時間:2015-08-07 15:13   來源:荊楚網

  乘機出行最怕什麼?當然是航班延誤!從民航數據分析平臺CADAS提供數據看,西安咸陽國際機場連續三年最低準點率都發生在七月份,八月份則緊隨其後;從華商報新聞熱線近三年的投訴數據來看,天氣是航班延誤的最大原因;從華商網近五年數萬條有關西安咸陽國際機場熱帖篩選發現,“線路”是網友最關心的話題……(8月4日華商網)

  按我國民航的官方報告,連年下降的航空準點率在今年上半年再創新低,晚點幾乎已到不能再糟糕的地步了。無論是機場放行準點率,還是航空公司入境準點率,皆為世界倒數。我國民航,不晚點到底有多難?

  如此頻繁的航班晚點,讓航班延誤險幾乎變成博彩遊戲。航班延誤讓“空怒症”頻發,因為無論“延誤險”多麼有趣,也不過是無奈的“強顏歡笑”,對於急著趕路,耽誤不得的人來説,航班延誤造成的嚴重後果無疑是無法補償的。造成延誤的“非航空公司自身因素”之一是空域不足,對此民航業和法律界責無旁貸,必須得有所作為了。

  航班延誤有多種因素,但流量和容量是否適應是關鍵。儘管多年來,我國航班起降架次年均增長達一成以上,但是現行空域政策和體制環境下,民航可用空域資源供給增加的幅度偏低,儘管民航採取了多種內部挖潛的措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現有空域容量,但仍無法滿足需要。

  儘管航空公司自認為在減少自身原因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而把晚點歸罪于“空域供給不足”的問題,卻忽視了導致晚點的主因是自身方面的,包括飛機晚到、調配原因、機械故障及空勤人員操作延誤等。民航空域不足,只是其中一個原因。倒逼改革,最有效的手段是用法律維護乘客的利益。退一步講,即使航空延誤的關鍵因素是空域不足,也與消費者之間並沒有直接關係。不能因為民航業遲遲無法解決空域改革的問題,就心安理得地讓消費者來承受航班延誤造成的損失。對此,相關部門需要制定更能保護航空消費者的法律,通過“法寶”來捍衛權益。

  法律方面的保護主要在於兩條,一是應由公平公正的第三機構判定航空公司有無過錯,二是即使無過錯也不代表一定沒有責任。依法維護乘客的利益,一方面能促使航空公司自覺提高服務品質,另一方面可倒逼其推動空域改革。這應該能一定程度上避免國內航班晚點。

  近些年來,國內航班在飛行安全領域做得比較出色,非常值得肯定。但假如遲遲不能提高航班的正點率,逼得民眾用腳投票去改乘高鐵等交通工具,對於民航前景來説形勢就極其不容樂觀了!(方紅城)

編輯:陸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