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容看待2歲女童的“病房日記”

時間:2015-08-14 14:47   來源:光明網

  “我要與白血病這大壞蛋作戰,不怕你,我有超能力”“爸爸媽媽,我是幸運的嗎?我要加油!”這是一名患上白血病的2歲孩子的“病房日記”。這篇“病房日記”在7月末,首先在徐州“U我們”微信公益小組的群內發出,很快引發了大量網友關注並轉發。在兩三天內,患者家人就收到了近3萬元捐款。 然而,“病房日記”也引發了爭議,有網友質疑,成人以孩子口吻寫的感受,是在“過分煽情”“吸引眼球”。(8月13日《揚子晚報》)

  這些在網路上得到廣泛關注與傳播,進而收到大量捐款的“病房日記”,也迎來了不少的質疑。因為在很多人看來,一個只有2歲的孩子,話還説不利索,自然不可能自己去撰寫所謂的“病房日記”,而成年人模倣2歲孩子的語氣,以第一人稱來描述孩子的心理,本身就是一種虛構,説得嚴重點就是一種欺騙。儘管救助孩子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通過虛構一篇煽情的“病房日記”的方式,顯然有博取大眾同情,甚至有道德綁架的嫌疑。

  客觀而言,質疑者的觀點確實有一定的道理,畢竟撰寫日記的成年人是在各種假設、揣測孩子心理的基礎之上寫成的這篇日記,基本等同於一種文學創作。但我們也要看到,這些志願者的初衷和目的,是為了幫助這名孩子和她背後的家庭,而且日記中所披露的孩子的病情,他們家庭所面臨的困難,以及一些治療過程中的細節,也都是真實的,並非虛構。而且,志願者也沒有掩飾自己創作這篇“病房日記”就是想引起社會關注,吸引公眾眼球的目的。

  從結果上來看,這些志願者也確實達到了自己的目的,最終為亟需救命錢的孩子籌集到了部分善款。其實這件事和前幾天引發全國性關注,發生在四川大涼山的“最悲傷小學生作文”有很多相似之處,這篇作文事後也被質疑是由當地的志願者代筆,事後志願者也承認幫助當事小學生進行了整理。問題在於,即便“病房日記”是大人捉刀代筆,即便“最悲傷小學生作文”是志願者修改過的,但是這都不能改變背後最為基本的事實,那就是孩子亟需救命錢,父母雙亡的小學生亟需幫助。

  現在因為“病房日記”得到了關注,孩子的救命錢也有了希望,這不是所有人都看到的結果嗎?如果説志願者和質疑者之間有什麼分歧的話,那也是在做事的方式上存在不同的看法,但是在目的上卻都是一致的。更何況,志願者在基本事實的依據上模倣2歲孩子寫作日記,也算不上不擇手段。

  現在真正需要思考的問題,是什麼時候我們身邊再有人罹患重病,無錢治療的時候,我們不用靠“病房日記”之類的來吸引眼球,換得捐款。前幾天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關於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的意見》,也許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我們期待它早日得到貫徹實施,早日發揮現實作用。(苑廣闊)

編輯:陸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