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獎與科研獎並不對立

時間:2015-03-24 10:32   來源:北京晨報

  一項最高獎金達100萬元的大獎,目前正在四川大學開展評選工作。3月17日,四川大學首屆“卓越教學獎”網路票選活動正式開啟,15位候選教師正接受師生的網路投票。從2014年12月底啟動評選以來,這項旨在激勵教師潛心於本科教學的大獎,遭遇了激烈的爭議,引發了師生們的關注。(《中國青年報》3月23日)

  四川大學設立的卓越教學獎,顯示了高校對教學的重視,也給了熱衷於教學的一線教師以尊重,值得肯定。只是,光靠重獎還不夠,還應該建立長效的多元評價機制,讓教學型教師和科研型教師比翼齊飛,才能讓高校科研與教學並重,成為真正的人才培養基地。

  科研能力的提升固然能促進教師的成長,但不能因此就偏廢了教學,甚至讓教學淪為教師的副業。其實,科研與教學應該互相促進。本來科研與教學並不衝突。相反,科研還能提升教師的學術底氣,讓教師上課更有學術味,也更能凸顯教師的與眾不同。因此,不如重獎能夠把自己的學術成果應用到教學的一線教師,這樣也許能夠激勵更多的教師改進教學品質,從而改變高校重科研、輕教學的弊端。

  其實,高校奉行的重獎之下、名師必出的心態不過是教育行政化的表現,並沒有突破量化考核教師的怪圈。因此,四川大學的卓越教學獎成為爭議的焦點也就不足為奇了,動輒上百萬的獎勵不過是教學一時的風光,也不可能惠及眾多的一線教師。高校要建立更長效、更切實可行的教學激勵機制,讓更多的一線教師脫穎而出,而不是只把百萬的獎勵作為重視教學的殺手锏,甚至成為高校的危機公關策略,這樣高校才能夠回歸教學的本質屬性,教學就不再只成為科研的附庸,而是在高校佔有一席之地。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