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尖”帶來教育失衡

時間:2013-11-06 13:43   來源:人民日報

  據媒體報道,武漢市一些普通小學的“尖子生”會被其他優質小學以“轉學生”的身份挖走。誰也不會想到,這股“擇優”風氣早已經從高校招生蔓延到中學考錄中,以至於現在竟然出現小學都要“掐尖”的現象。

  之所以“掐尖”蔓延,無非就是學校通過聚攏優質生源來實現教學成果“豐碩”之目標,進而達到教學品質能夠“名聲在外”的最終目的。這種功利性目的體現最明顯的莫過於高中招生,尤其是在一些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的欠發達地區,往往會出現一個縣城幾所高中只有縣一中的生源“兵強馬壯”,而其他幾所高中基本上“青黃不接”。

  社會上學生家長也會因此對這些好學校更加趨之若鶩,這無疑更加拉大了學校間的差距,最終形成惡性迴圈。

  其實,在這個惡性迴圈中,受傷的不僅僅是那些師資力量不強的學校,就是那些每年在升學考試中都能風光獨佔的“一中”、“一小”也不輕鬆。承載的榮譽和所受到的壓力都是同等的,高處不勝寒,佔盡生源好的優勢,所以必須出更好的成績。因此,在這些優質學校,師生的壓力同樣是巨大的。

  “掐尖”的招生模式不僅僅加劇了區域間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均衡,也對一些不那麼拔尖的學生造成了影響。試想,當一個班級中的一些學生因為學習成績比較好或者其他綜合素質比較好而早早被一些優質小學挖走或提前“預定”,那些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該作何感想?他們又該如何面對這種由於所謂的“差距”帶來的挫敗感?

  無疑,基礎教育領域的管理者面臨著選擇的困境——是維護教育公平,讓所有的學生都有接受均衡教育資源“灌溉”的機會,還是重點培育支援一所或幾所所謂的重點學校,讓其“一枝獨秀”,佔盡風騷?

  當代兒童文學作家秦文君曾説:“教育應是一扇門,推開它,滿是陽光和鮮花,它能給小孩子帶來自信、快樂。”這應該是中小學教育的本義和功能。而目前一些中小學中存在的“掐尖”行為,已經嚴重傷害了一些原本充滿自信和天賦的孩子的心靈,地方教育主管部門應該對這種“掐尖”帶來的弊端有所警惕,及時調整中小學招生過程中的地方政策,規範學校的招生行為,淡化家長的擇校意願,從整體上縮小“掐尖”帶來的教育機會失衡,真正落實教育公平。(王 永)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