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著急賣房”如果成為一種現象

時間:2012-12-28 14:29   來源:千龍網

  “公職人員急賣房”、“貪官們開始賣房”之説儘管缺乏全面的實證,卻代表了人們對反腐敗鬥爭和房地産市場的熱切期待。

  據報道,11月以來,江蘇、廣東等地出現了“公職人員急賣房”的現象。某地一名房主一天之內挂出三套房子出售,更有房主在房産仲介公司委託出售8套房子,知情者稱這些房主都是公職人員,他們希望儘快把房子出手。分析人士認為,一些地方進行的官員財産及住宅資訊公開試點有望逐步擴大,部分擁有多套房産的官員因此急於脫手,以免給自己帶來麻煩。

  仔細研讀這些報道,發現“急賣房”公職人員的資訊大多語焉不詳,也沒有相關調查和數據統計。這或許是因為,房産仲介公司有義務為房主的個人資訊保密,前來委託售房的公職人員姓甚名誰、有幾套房子、房子都在哪些地方,都不能隨便對外透露,所以媒體難以掌握有關具體情況。另一種可能是,鋻於十八大之後中央領導密集發聲反腐,同時民間反腐聲勢浩大,公眾對反腐鬥爭的前景生發出更大的信心,媒體發現少數地方公職人員賣房的線索後,自覺不自覺地將其放大為一種現象。前不久,一名企業家預言,房地産價格這兩年肯定會降下來,今年明年二手市場將會很火爆,“因為貪官們開始賣房子了”。“公職人員急賣房”、“貪官們開始賣房”之説儘管缺乏全面的實證,卻代表了人們對反腐敗鬥爭和房地産市場的熱切期待。

  近年來查處的貪官中,擁有大量房産者不乏其人,如上海浦東新區原副區長康慧軍有14套房子,廣東番禺城管局原政委蔡彬有21套房子,遼寧撫順順城區原國土局長羅亞平有27套房子,山西蒲縣原煤炭局長郝鵬俊有36套房子,其中35套在北京。從理論上説,無論是把被查處貪官的大量房産進行拍賣,還是一些公職人員見勢頭不對,大量拋售自己名下的房産,都會給房地産市場增加供應,從而助推房價下降。由加大反腐力度而引發“公職人員急賣房”的話題,進而引發“反腐敗降低房價”的預期,表明反腐敗能夠對完善房地産市場、保障百姓住房消費起到巨大的作用。這種關係令人欣慰而發人深思。

  反腐敗可能把房價降下來,是反腐倡廉有助發展經濟、保障民生的一個隱喻與象徵。反腐敗的這種作用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反腐敗鬥爭預防和嚴懲各種權錢交易,有助於規範許多領域和環節的收入分配秩序,遏制公職人員的隱性收入和灰色收入,縮小收入差距,緩解貧富分化。其二,加大反腐敗鬥爭力度,依法懲處招權納賄、貪鄙無度的腐敗分子,大力推進縮減行政審批項目、官員財産申報公開、對官員配偶子女經商辦企業進行必要限制等制度建設,一方面將大大強化“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心理氛圍,對公職人員産生強大的震懾效應,促使公職人員自警自律。另一方面將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推動權力退出市場,引導企業遵循市場規律謀求發展壯大,努力完善企業治理,助推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在更高層面提升經濟發展水準,擴大經濟發展規模,使普通百姓更多地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分享改革開放和社會公平正義的紅利。

  “公職人員急賣房”如果成為一種現象,“反腐敗降低房價”也就可望成為現實。要讓百姓看到反腐敗促推經濟發展、保障民生的希望,當務之急應加大對徵地拆遷、住房保障、食品藥品安全、環境保護、安全生産等領域腐敗案件的查處力度,以看得見、摸得著的反腐敗成果積極回應民意,重塑反腐敗鬥爭的公信力。從長遠看,還要大力推進行政審批體制改革、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司法體制改革等各項改革,形成有利於經濟發展、社會發育的法治成長和社會政治生態,以廣泛深入的公眾參與和堅強有力的權力監督,為反腐敗鬥爭和法治建設打下紮實可靠的基礎。(潘洪其)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