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考眾生相是社會改革的無聲期盼

時間:2012-11-28 13:49   來源:羊城晚報

  11月25日,2013年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國家公務員考試正式開考。寧波國考考場前出現不少豪車,一對情侶開賓利前來參加考試,男方前後考過6次,因為女友母親要求:考不上公務員,別想當女婿。另外,部分考生自稱是前來“打醬油”。據調查,三成考生“裸考”。(11月26日《現代金報》)

  又到一年國考時,用“火熱”來形容,已經算不上什麼新聞了。今年的國考,最熱門的崗位達到了萬里挑一的地步,足以顯現國考競爭的激烈程度。國考大軍逐年瘋狂增長,公務員受到非常態的追捧,已經超越了社會職業的範疇,除了對公務員“鐵飯碗”的迷戀之外,想必還有與社會其他職業、公共保障乃至社會生存方式比較的考量。

  就收入而言,公務員職業還談不上有多大的吸引力,普通的科級職員,與所在地城鎮每人平均收入相差無幾;但是,就保障而言,公務員在醫療、住房、養老等方面,比其他社會群體有著非常明顯的優勢。此外,公務員終身制格局依然存在,使得生活相對穩定。更重要的是,公務員有比較暢通的上升通道、相對較高的社會地位,以及與行政審批、公共管理的職業相關聯,通常也被視作一種潛在的“社會資源”。

  考公務員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爭奪的是社會保障、生存狀態,甚至是社會資源。説到底,並非公務員職業是如何好,而是其他職業或生存方式,與之相比較有不小的落差。譬如,開著豪車參加國考,按理説,這些考生的經濟條件已經很不錯,本可以有更多的選擇空間,創業也好,子承父業也罷,甚至做自己願意做的事業,有一個比別人更好的平臺。或許他們參加考試,並不完全是個人意志,但是從中可以解讀出其他途徑的艱難,或者是不確定性帶來的信心不足,甚至是超越財富多少之外的穩定狀態。

  也就是説,國考並不是簡單的職業崗位,而是承載社會多元價值取向容器。於是,蜂擁而來的考生,呈現出各懷目的的眾生相,考試成了各取所需的一條路徑:有為了就業的、有為了娶老婆的、有圖社會地位的,也有諸如打醬油的,不過是湊湊熱鬧、碰碰運氣,給自己的努力找一個阿Q式的藉口。

  國考的異常火熱,恰恰反襯出社會其他生存選擇資源供給的缺失,無法滿足社會群體多元價值取向的需要。因而,國考眾生相是社會改革的無聲期盼:一是期待社會保障更加均等,賦予同等厚度的生存平臺;二是期待社會秩序更加公正,讓社會群體享有同等的社會資源與發展機會,逐步消除階層落差、暢通社會上升通道,使得全社會有更多均等的不同選擇。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