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小微企業更多“資金給養”

時間:2012-10-22 13:45   來源:人民日報

  浙江省小微企業數量眾多,企業外向型程度較高,在本輪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相比大中企業小微企業所受的衝擊更為猛烈。然而,最新數據表明,今年前8月該省小微企業貸款新增量依然位列全國第二位,貸款餘額和累計發放量居全國首位——這説明,浙江大多數小微企業還是從銀行得到了較好的“資金給養”。

  浙江省小微金融服務的創新之處在於推廣新的信貸模式,發展信用貸款,優化還款方式。“經濟下行謹聯保”——在經濟增速放緩,企業經營困難的情況下,原本備受銀行青睞的聯保,不但不能降低風險,反倒隨著企業的陸續倒閉,産生“多米諾骨牌”效應,使個別企業的經營和違約風險通過擔保鏈條向外擴散,波及更多企業,放大信貸風險。浙江省銀行的做法是,回歸對企業本身信用、經營能力和還款能力的考察,發展信用貸款,化解企業連帶風險。另一創新是還款方式的優化,更適應于小微企業財務特點的年審制、無還款續貸等還款方式,減輕了企業續貸過程中的流動性壓力,降低企業財務成本,為小微企業走出經營困境創造了更多有利條件。

  在今年複雜的經濟金融形勢下,小微企業信貸或將面臨更多困難,創新金融服務和産品在當下顯得尤為重要。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在不少經濟相對發達地區,小微企業經營遭受前所未有的困難,甚至有些地方出現了企業倒閉潮。隨之而來的是銀行小微企業貸款不良率的加速上升。原本小微企業貸款就是銀行的高風險資産,在當前信貸風險增加的情況下,銀行放貸的動力必將有所減弱。另一方面,近來各地政府陸續出臺了新一輪大規模的投融資計劃,涉及交通基礎設施、污水處理等項目建設,這些項目都需要大量的銀行信貸資金支援,就有可能導致更多的信貸資源流向地方投資項目,而對小微企業信貸形成“擠出效應”。

  在當前國內小微企業經營普遍陷入低潮,越需要資金扶持越面臨資金短缺的情況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需要開闢新路徑,開拓新局面。

  信貸模式的創新只是創新、完善小微金融的第一步。從根本上改善小微企業貸款難,還有賴於銀行管理水準和風險控制能力的提升。如信用貸款的推廣,就要求銀行能充分了解小微企業生産經營的週期和資金週轉的特點,從而準確地計算小微企業的現金流,確定對企業的授信額度和期限,貸後還要通過多種手段及時了解客戶的經營情況,風險狀況;又如運用新的還款方式,要求銀行能為企業提前“划算”,提前審查、審批,設計新的流程、信貸系統和借款合同,為企業進行虛擬還款,延長貸款期限,等等。

  增加對小微企業的“資金給養”,除了銀行信貸渠道發力,還應發展多元化籌資途徑。今年5月,滬深兩市啟動中小企業私募債券試點,為小微企業在資本市場又找到一條新的資金渠道,目前已有多家企業通過這種方式獲得資金。此外,金融租賃、小企業集合債券等形式的融資方式也開始涉及小微企業。可以預見,隨著多種融資方式的出現,以及銀行服務小微企業模式的不斷創新,小微企業融資環境將不斷改善。 (歐陽潔)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