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企業需要“軟性”成長

時間:2012-10-08 10:22   來源:人民日報

  《2012中國500強企業發展報告》披露的數字表明:中國企業500強在規模快速增長的同時,盈利能力卻顯著下降。

  比如,同樣處在全球經濟不景氣中,2012年美國企業500強盈利狀況快速恢復,中國企業500強的盈利能力指標在連續3年領先美國企業500強後,今年被美國企業500強反超,凈資産收益率為12.1%,低於美國企業500強2.1個百分點;收入利潤率為4.7%,低於美國企業500強2.3個百分點。再比如,2012年入圍世界500強的中國企業更多的表現為資源密集型和勞動力密集型,與世界一流企業相比,中國大企業在核心技術研發、品牌創新、消費者的深度研究、産業鏈主導能力的培育、全球資源整合等軟性指標方面還有巨大差距。

  盈利能力顯著下降,顯示出中國大企業應對環境變化的能力還不強。究其原因,還是中國企業的那個老問題:大而不強。當前,在內需不振,許多領域産能過剩的情況下,依賴資源投入的粗放發展道路已經走到盡頭,我國大企業只有通過創新驅動的“軟性”成長,才能在規模繼續成長的同時實現做強和做優。

  首先,要不斷加大創新投入,為“軟性”成長提供充足的物質基礎。2011年,中國企業500強共投入研發資金5116億元,比上年增長了16.5%。從絕對數額看,我國大企業的研發投入是非常可觀的。但是從中國企業聯合會最新發佈的數據看,中國企業500強2011年的平均研發強度為1.33%,比上年有所下降,值得進一步關注。另外,創新投入的結構也是事關“軟性”成長的關鍵問題,有資料表明,日本技術引進與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投入比例為1:7,歐洲這一比例大致為1:3,而我國技術引進和消化吸收比例大概是22:1,這樣的投入結構差異直接導致人力資本等軟性指標投入不足,嚴重影響創新的整體效果。

  其次,要不斷提升企業創新發展的理念,將消費者需求放在企業生産經營的中心位置。即使研發投入不足諾基亞的1/4,但是蘋果以更加關注市場和用戶的創新研發獲得持續成功,而諾基亞由於過多關注偏重於技術的創新研發而陷入困境。如今,與客戶零距離已經成為價值創造的重要前提,無法取悅消費者的任何創新都將被市場否定。在許多領域,生産者兼消費者已經出現,“産消合一”使得消費者積極、持續地參與産品的創造,不論公司是否知情或者是否允許,會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將你的産品和服務作為他們創新的平臺,像IBM開放源代碼一樣構建並主導“産消合一”的創新生態系統已經成為企業長盛不衰的根本。創造消費者價值是一切企業活動的起點,那些動態發掘消費者洞察力的公司將獲得競爭優勢,只有堅持消費者導向,企業才能更好的實現“軟性”成長。

  再次,要不斷改進創新方法,提升創新效果。擁有9000名研發人員的寶潔公司將“聯合開發”作為創新的重要手段,每年從外部獲取的研發思路超過50%。來自全世界的9萬名科學家在一家從事創意交易的網站上共同幫助寶潔和其他公司解決研發難題。價值的共創與共用已經成為創新的核心理念,與消費者、供應商緊密合作,共同開發、生産新産品和提供新服務,已經成為大多數産業的主流。新力公司在MP3和藍光錄播器等領域固守自己開發的領先技術,沒有及時推動開放式的創新,失去了一系列重要的市場機遇,2011年出現鉅額虧損,市值只有10年前的1/10。大企業的核心使命是將創新轉化為成熟的商業應用,如果過多的專注于內部創新,不能從外部獲得更多的創意和資源,就不能維持在現今的競爭環境中所需要的增長水準、靈活性、敏感度、全球意識和創造力。大量優秀的人才存在於企業之外,通過分享一些知識資産和網際網路的幫助,公司能夠方便快捷地利用他們的集體智慧。當前,突破組織和思維的局限,對外部創新資源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産學研、上下游、國內外有效結合的開放式創新體系和創新機制,對於“軟性”成長至關重要。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