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糧食連增後的價格上漲

時間:2012-07-04 13:44   來源:經濟日報

  從外部因素看,國際糧價上漲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國內糧食價格走高;從糧食需求看,近年來一直呈剛性增長。此外,種糧成本中剛性增長的部分同樣很多。

  讓糧價和農産品價格處於合理水準,必須兼顧城鄉居民的利益。糧價不漲或者下降,會傷害種糧農民的利益,反之若上漲過快,則對糧食消費群體産生影響。

  在日前召開的農業部夏糧和當前農業生産形勢會議上,夏糧再次增産的消息令人振奮。與此同時,糧食和農産品價格上漲的情況同樣引人關注。為什麼在糧食連年增産、我國糧食供求總體平衡的情況下,糧食及部分農産品價格仍然不同程度地上漲呢?

  糧價上漲有外部原因,也有內在原因。從外部因素看,國際糧價上漲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國內糧食價格走高;從糧食需求看,近年來一直呈剛性增長。我國每年人口的總量增加約700多萬。同時,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每年城市新增人口1000多萬,大量農村人口向城鎮遷移,每年的糧食需求要增加40億公斤。此外,隨著工業化比重上升,農産品加工用途的拓展,糧食的使用領域在不斷擴大,也增加了對糧食的需求,間接帶動了糧食及部分農産品價格上漲。

  從種糧成本看,剛性增長的部分同樣很多。無論是農藥、化肥、勞動力的成本,還是柴油、地膜、種子等的價格都處在持續上漲空間,增加了糧食的生産成本,直接推高了糧食的價格。

  再看種糧的生産要素資源。受剛性約束,種糧的土地、水等生産要素並不能自行增加。我國用世界6%的淡水資源、9%的耕地資源,養活了佔世界21%的人口,成績巨大。但目前稀缺的土地資源和日益增長的人口之間的矛盾依然突出,糧食安全對我國來説依然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多年來,我國始終把保障糧食安全作為首要目標並取得了連年增産的佳績,在立足實現糧食供給基本自足前提下,儘管糧價連續多年“小步慢跑”溫和上漲,但其漲幅還是比較合理且可控的,我國糧食安全並沒有受到較大影響,我們應理性看待這種連增背後的價格上漲。

  客觀地説,讓糧價和農産品價格處於合理水準,必須兼顧城鄉居民的利益。糧價不漲或者下降,會極大傷害種糧農民的利益,反之若上漲過快,則對糧食消費群體産生很大影響。為此,必須進一步加大強農、惠農、富農的政策力度,通過一系列宏觀舉措,包括不斷提高最低收購價水準,促進糧食及其他農産品穩定發展。

  首先應強化技術裝備條件的建設,通過農業科技進步提高資源的利用率,進而提高單産水準。目前,我國主要糧食單産水準與世界的發達國家、先進國家的水準仍有差距,即便國內不同省份間的單産水準,也有不小差距。還應該看到,通過增加要素資源投入、擴大種植面積必將有限,而依靠科技進步提高單産不僅有望打破生産要素總量的桎梏,還能在更高水準、更深層次上推動農業現代化的發展。

  其次,必須走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之路,通過這一方式強化農業的防災減災措施,提高我國農業穩定發展的水準。

  在硬體加大投入的同時,“政策好”和“人努力”方面還應做足文章。一方面,應不斷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解決好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地方政府抓糧的積極性、農業科技人員的積極性這3個方面問題。另一方面,通過建立健全糧食生産的工作機制,落實米袋子省長負責制、菜籃子市長負責制、抗災減災地方行政首長負責制。各級農業部門也應不斷總結過去的好做法和經驗,進一步加大各個方面工作力度,確保我國糧食生産的長期穩定發展。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