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比較效益”,種糧才會積極

時間:2012-03-05 10:14   來源:廣州日報

  “我建議政府以較高價格收購糧食,然後以平價出售糧食。這樣既保證國家糧食安全和價格平穩,又大大提高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和收入。”全國政協委員、我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説。(3月4日《廣州日報》)

  糧食足天下安,重視糧食安全,保護農民種糧的積極性終究是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我認為,單純提高糧食收購價格,並不意味著能夠提高種糧的“比較效益”,收購價格的上漲或許很快就會被農資價格上漲所推動的成本上升抵消,還衍生出收購、儲存等諸多環節的成本,可行性一般。

  倘若如此,不如以貨幣化的形式,直接補貼給生産環節,建立糧食生産成本彈性的補貼機制。現行的種糧補貼政策,最大的弊端在於增長總體滯後於生産成本上漲步伐,補貼機制缺少彈性。此外,糧食反映在市場價格之上,農民並沒有在加工後的增值中獲益,根本在於農民市場參與的關聯程度偏低。

  如何保護種糧的積極性,不僅在於從政策層面上進一步加大對種糧的補貼力度,以及加強對種糧成本的管控,提高畝産的贏利空間,更需要提高種糧的生産效率與市場競爭能力:一方面,進一步加快糧食生産的産業化步伐;另一方面,進一步完善農民保障機制、土地流轉機制,推進集約化、規模化農業的發展,逐步提高種糧的綜合效益。

編輯:樊玉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