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兩岸茶博會成交59.92億元 簽約38個項目落戶閩北

2016年11月21日 10:50:00來源:中國新聞網

  第十屆海峽兩岸茶博會在福建武夷山落下帷幕。記者19日從組委會獲悉,兩岸“茶博會”成效顯著,共完成交易59.92億元(人民幣,下同),並現場簽約項目38項,合同簽約金額達289億元。

  第十屆海峽兩岸茶博會由臺盟中央、全國臺聯、臺灣農會、海峽兩岸茶業交流協會、南平市人民政府等13家單位聯合主辦,國臺辦支援,武夷山市人民政府承辦。

  組委會負責人表示,通過全面有效的組織運作,與前幾屆相比,本屆兩岸“茶博會”在參展規模和檔次、經貿活動、品牌影響等方面都有了較大的提升,加快兩岸“茶博會”向國際性展會發展的步伐。

  海峽兩岸“茶博會”交易成果豐碩。數據顯示,茶博會交易完成59.92億元,其中現場交易1.26億元,意向交易58.66億元;同時,借助茶博會平臺招商引資,吸引38項個項目“落子”閩北,現場簽約項目合同金額達289億元,其中包括由臺灣商工統一促進會投資50億元的海西(建陽)生技産業城項目。

  本屆“茶博會”總展覽面積4.3萬平方米,設標準展位1230個。共吸引參展商517家,其中臺灣參展商97家,境外參展商16家。參展産品涵蓋了六大茶類及茶産業全産業鏈産品,參展展商則涵蓋印度、斯里蘭卡、馬來西亞、日本、韓國及臺灣等地。

  作為大陸唯一由兩岸共同舉辦的茶業博覽盛會,本屆茶博會繼續突出海峽情、兩岸緣特色。國際禪茶文化節、海峽兩岸民間鬥茶賽、海峽兩岸烏龍茶(青茶)手工制茶技藝交流等活動匯聚兩岸三地文化界、茶學界、宗教界精英。本屆茶博會臺灣館一改往屆由政府買單的模式,首次實行市場化運營。即便如此,依然吸引臺灣茶企踴躍報名,臺灣館總計109個標準展位供不應求,臺商參展和參會規模均超過往屆。

  在往屆茶博會的基礎上,本屆茶博會注重創新突破,來自福建六個産茶設區市政府領導及臺灣地區代表現場推介閩臺兩地茶葉精品名品,促成現場申報意向採購金額5.2億元;來自臺灣、閩北、閩南(泉州,漳州)、汕頭5個烏龍茶主産區的茶人現場切磋烏龍茶技藝,共推制茶技藝轉型升級。同時,茶博會期間還舉行了海上絲綢之路低碳養生體驗活動,首次通過“碳中和”的方式將本屆茶博會預估的860噸二氧化碳排放量得以抵消,是全省首個“碳中和”展會。茶博會還邀請了蒙頂山茶葉交易所、華巨臣集團、束氏茶道等企業以及武夷山本地茶企代表參加會議,圍繞如何建立綜合型的茶葉交易市場展開討論,獻計獻策。

  本屆茶博會注重深化茶企之間、商企之間的交流與互動,開展“進百店、走百企、入百園”産銷對接系列活動,為採購商和茶企搭建橋梁。據統計,“進百店、走百企、入百園”活動促成現場交易額820萬元,意向交易額6030萬元。

  本屆茶博會國際化元素進一步增多。今年繼續深化對接“一帶一路”戰略,開展“萬里茶道”再出發主題活動,中蒙俄博物館收藏武夷茶,有4家武夷山茶企選送的茶樣分別被中蒙俄三國博物館收藏,為進一步推動中蒙俄文化貿易的交流,産生了積極的影響。泰國駐華大使公使遊幕賢、白俄羅斯駐華大使館文化參贊、尼泊爾駐華大使還作為外賓參加了茶博會期間舉行的國際禪茶文化節。(陳丹妮 龍敏)

[責任編輯:李典典]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