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年終特稿:兩岸文化交流 “青春風”勁吹

2015年12月30日 07:41: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12月29日電(張曉曦)“我和我周圍的朋友都在追大陸的電視劇和綜藝節目,超好看!”就讀于臺灣藝術大學電影碩士職專班的臺灣女生張榮雯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電話採訪時如是説。

  像張榮雯這樣熱衷於大陸影視節目的臺灣年輕人,現在越來越多了。兩岸一家親,文化交流是心與心的對話,影響有如春風化雨。

  回望2015年,兩岸文化交流持續深入,兩岸青年人的參與和更多富有新意的文化交流內容,讓這一年的文化主題勁吹“青春風”。

  這股“青春風”,隨著大陸電視劇與綜藝節目的持續火熱,已悄然“吹入”臺灣。

  不同於《水滸傳》等根據名著改編的古裝歷史劇,今年風靡臺灣的大陸劇集《瑯琊榜》、《花千骨》等多翻拍自網路小説,劇情更富現代感,演員也更趨年輕偶像化。這些大陸製作的劇集,都有臺灣演員參與其中。《花千骨》的熱播,讓臺灣演員霍建華收穫個人演藝事業高峰,在兩岸觀眾中享有高人氣。很多情況類似的臺灣藝人,也慢慢把工作重心轉移到大陸。

  與這些同步流行臺灣的,還有大陸的綜藝節目。《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等已形成品牌的大陸綜藝,以其宏大的排場、精良的製作,征服了越來越多的臺灣觀眾。今年12月,臺灣王牌綜藝節目《康熙來了》宣佈停播,在引發大陸網友一片“懷念”風潮的同時,大陸的綜藝節目已有了愈發強勁的發展勢頭。

  大陸廣闊的市場和高品質節目的吸引力,正在影響著臺灣藝人。今年,周傑倫在《中國好聲音》第四季中擔任導師,林青霞個人綜藝首秀選擇湖南衛視《偶像來了》,蔡康永在《康熙來了》停播前就已參加大陸網路綜藝《奇葩説》的錄製。

  臺灣網友還在網路上不斷跟進大陸綜藝節目,有網友寫到,“《中國好聲音》真是好節目,不僅歌手唱得好,背後的故事更令人感動。”還有網友説,“我喜歡看《奔跑吧,兄弟》、《偶像來了》這些大陸製作的真人秀,內容製作得很用心,場景宏大,遊戲環節也都好有趣。”

  在大陸影響力“吹到”臺灣的同時,2015年,臺灣的“青春風”也持續“登陸”,尤其受到大陸年輕人的喜愛。

  臺灣電影《我的少女時代》今年在大陸上映,10天內票房即超過10億元新台幣,成為史上最賣座的臺制“登陸”電影。

  臺灣的音樂人、劇團、文藝團體等也不斷打入大陸市場。隨著大陸“草莓音樂節”等活動的流行,臺灣的歌手、樂團一直積極參與其中。臺灣劇場導演賴聲川在今年與大陸作家合作《冬之旅》;臺灣果陀劇場的劇目《淡水小鎮》、《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等,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輪番演出;臺北愛樂合唱團、臺灣戲曲學院等藝術團體在今年來到大陸,與大陸樂團、演出團體合作演出。

  2015年的“青春風”,更是以兩岸青年熱絡的交流為主打。兩岸青年通過文化交流深入了解對方,建立友誼。

  記者從文化部了解到,今年開展的文化交流活動,青年和基層是重要方面。活動如“情係青春”、“藝傳兩岸”、“海峽兩岸民間藝術節”等,面向的主要對象均是青年。

  在今年大陸“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環境下,臺灣青年不斷參與到創業活動中,在網際網路、文化創意、視覺藝術等多領域發揮自身優勢,與大陸的年輕人“互相切磋”。

  文化部港澳臺辦臺灣處處長廖兵對中新社記者表示,兩岸的文化交流,不僅是針對過去的、悠久的歷史文化,還應思考怎樣讓中華文化更好地結合當代,適應兩岸年輕人新的文化需求。

  對於兩岸青年的文化交流,臺灣財團法人沈春池文教基金會秘書長陳春霖也指出,青年的交流是兩岸文化交流的重要環節,具有未來性和前瞻性。

  陳春霖説,兩岸應為青年交流搭建更為長效的、具有延續性的平臺。建立這樣的平臺後,兩岸青年會通過網路、手機等持續溝通,這會對兩岸的未來交流發展起到良好的推進作用。(完)

[責任編輯:馬一娜]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