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青年勇探“大眾創業”潮
“如果沒有想好創業項目,臺灣青年不妨先來唸書,熟悉大陸、積攢人脈。”9月,中華兩岸交流促進會名譽理事長蔡秉憲在北京舉辦的第二屆“大江論壇”之臺灣青年創業發展論壇上如是表示。
作為臺灣青年在大陸創業的前輩,蔡秉憲為許多創業初期的臺灣青年提供過幫助。他説:“願在大陸發展的臺生不在少數,他們現在缺乏系統的職前培訓。”
青年是社會最活躍的力量。兩岸青年交流備受大陸高層重視,2015年3月,習近平在全國“兩會”對臺講話時提出要擴大臺灣基層民眾受益面和獲得感,重視為臺灣青年提供發展機遇。目前,獲國務院臺辦授權設立的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和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示範點已達20余處。
張先鵬是清華大學在讀博士,同時在北京經營著一家文化傳媒公司。他和他的團隊在各高校開設培訓班,不定期為臺生提供就業創業指導培訓。不久前,張先鵬帶領一批臺生參加了浙江溫州臺灣青年就業創業服務中心組織的座談會。他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指出,海峽兩岸創業基地對臺灣青年人在大陸就業創業的積極作用值得肯定,但希望各地創業基地本身更有創新性,以多元形式代替開會進行宣導,可以吸引更多年輕人。申請程式複雜、創業項目範圍窄、地域優勢不明顯等問題也有改進空間。
李儒欽2008年到福州創業,經歷種種困難,最終將臺灣的創新飲品和炸雞引入大陸,目前其連鎖餐飲已有22家分店。他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説,福建省今年出臺關於鼓勵和支援臺灣青年來閩創業就業的意見,在住房津貼等方面都有優惠,7月1日還正式實施臺胞往來大陸免簽政策,“簡直讓我們樂壞了”。
今年,備受臺灣創業者關注的馬雲、雷軍等大陸企業家啟動了專為臺灣年輕人設置的大型天使資金項目,這些巨頭鼓勵臺灣青年紮根臺灣、放眼世界。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大陸願與臺灣民眾分享發展機遇,不少臺灣年輕人在創業過程中也面臨著自己的困難。
其一,不了解大陸。在福州,李儒欽一年創辦一家公司。他説,7年裏,每一次失敗都增加了一分對大陸的認識,在大陸創業要“接地氣”、適應環境,“住下來就不能頻繁往來兩岸”。
其二,團隊組成單一。近幾年,蔡秉憲在給臺灣創業團隊出謀劃策時發現,許多團隊常是清一色的臺灣成員,“排開兩岸背景為創業團隊帶來的實際好處不説,作為投資者也會更看重擁有兩岸視野的整體”。
從2016年1月1日起,大陸有關部門將進一步擴大和放寬臺灣居民在大陸申請設立個體工商戶的行業領域、地域範圍及經營條件。蔡秉憲預測,今後,會有更多臺灣年輕人來大陸闖蕩,“和80年代初的市場相比,現在大陸就業創業的競爭更加激烈,這也要求臺灣年輕人要做好各方面的準備”。
兩岸民眾共用和平紅利,兩岸未來更在於青年交流。張先鵬期待,大陸為臺灣年輕人提供更多領域的優惠政策,創造更大發展空間,“2016,兩岸青年交流會愈加密切,政策也不應因政治因素變動而中斷”。(中新社 楊程晨)
[責任編輯:李瑞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