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移民搬出大山之後

時間:2014-03-31 09:15   來源:央視網

  貴州省在2012年5月啟動了“扶貧生態移民工程”,計劃在9年內,將200萬深山區的貧困人口搬遷到城鎮地區,在推進城鎮化的同時消除貧困。那麼,當地政府用什麼辦法讓他們既搬得出、又留得住呢?

  2013年春節前夕,貴州榕江縣最邊遠貧困的兩個苗家村寨的303戶村民,在當地政府組織下,告別祖輩居住的苗寨,啟程前往城裏的新家。  

  乘車四小時,在縣城嶄新的安置小區裏,村民們的新家是每戶免費分到的一套50平米住房。

  讓村民們如此興奮的新社區,是貴州省轉變扶貧思路的結果,他們一改過去僅是投入扶貧資金的做法,而是著力在城鎮化和扶貧工作間尋找結合點。為此貴州出臺新規定,農村人口也可以申請廉租房,以往農民難以入住城鎮廉租房的制度障礙得以破解。在此基礎上,當地政府通過整合扶貧生態移民資金,讓村民們不花一分錢就能住上廉租房。

  房子的問題解決了,但如何讓搬出來的村民留得住、賺到錢?在村民搬出深山之前當地政府就已經考慮到了。   

  榕江縣這次搬遷到新家的1000多名村民中,需要就業的勞動力有600多人,而榕江縣工業園區今年新增工作崗位就有2萬多人。這不,春節剛過,搬到新家的村民已有一多半的勞動力在政府幫助下就業了。

  村民石明西和他的兩個哥哥都在附近的木材加工廠上班了,每月的2700多元工資,讓他很知足。更讓他踏實的是政府還給他們保留了農民身份。

  不僅如此,深山裏的學校,也整體搬遷出來,集中師資教學。按照新規劃,今年貴州省還將投入31億元,搬遷扶貧生態移民15萬人。126個安置點中,一半都將配套廉租房等城市保障性政策,讓搬出大山的農民享受到更多實惠。

分享到:
編輯:李典典

圖片

圖片推薦

    要聞

    兩岸情

    各地涉臺活動

    文化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