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藏區郎卡傑唐卡打破“傳內不傳外”傳統逐漸“走出去”

2017-07-24 10:06: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社甘孜7月21日電 題:藏區郎卡傑唐卡打破“傳內不傳外”傳統逐漸“走出去”

  中新社記者 陳小願

  夏日中午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爐霍縣,天氣炎熱。爐霍縣民族手工藝技術培訓基地內,12歲的藏族少年仁真曲真戴著助聽器,在畫板上一筆一畫地勾勒著唐卡圖案。

  兩岸記者四川行聯合採訪團21日來到爐霍縣,探訪這裡的唐卡文化傳承。

  仁真曲真學習的唐卡繪畫屬於郎卡傑畫派,已有約400年曆史。據史料記載,郎卡傑生於約西元1610年,他能在半面豌豆上刻畫出釋迦牟尼佛及十六尊比丘,人們尊稱他為“朗卡傑”,意為“天之飾物”。他擅長畫微型佛像,線條勾勒細如髮絲,常需借助放大鏡觀賞。

  郎卡傑以其精湛的畫技和獨特的構圖,在藏區唐卡繪畫中獨成一派。但因長期實行“傳內不傳外,傳男不傳女”的傳承方式,這一藝術一度面臨失傳。

  為保護和傳承這一傳統藝術,爐霍縣郎卡傑唐卡繪畫藝術協會于2007年成立。2008年,爐霍縣被文化部正式命名為“中國唐卡繪畫藝術之鄉”,2009年郎卡傑唐卡被評為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

  爐霍縣文化館館長、郎卡傑唐卡繪畫藝術協會會長雍珠洛吾21日告訴記者,改革開放以來,郎卡傑唐卡逐漸改變“傳內不傳外,傳男不傳女”的傳統,越來越多人開始學習這項工藝,這種富有地方特色的藝術品也逐漸“走出去”。

  據雍珠洛吾介紹,目前爐霍縣畫唐卡的有兩三百人,該縣實行“協會+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依託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協會向外招商引資拿訂單,推動郎卡傑唐卡“走出去”。目前有些公司的訂單,需要5年左右才能完成。

  成立於2012年的甘孜州郎卡傑文化有限公司,是該縣目前從事唐卡製作的最大公司之一。該公司在北京、上海等地建立了銷售點,作品銷往美國、英國以及香港、臺灣等境外市場。截至2015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000余萬元人民幣,直接帶動100余人就業增收。

  為更好地傳承郎卡傑唐卡藝術,在當地政府支援下,上述公司還成立了爐霍縣民族手工藝技術培訓基地,免費教學生唐卡繪畫工藝。

  50歲的衝翁扎西在培訓基地教學已有三年多。他告訴記者,暑期這裡的學生有29名,加上今年招的新生,總數將達80多名。

  25歲開始學習唐卡繪畫的衝翁扎西表示,這裡招生沒有限制,學生不但無須交學費,還有工資收入。

  據了解,唐卡學生通常需要學習三至六年才能出師,學習基礎課程時,每天要繪畫約十個小時。

  雍珠洛吾告訴記者,目前的唐卡公司和培訓基地,都有招收殘障人士,只要他們具備學習繪畫的能力即可。這樣既可傳承和發揚唐卡文化,又可解決社會就業。

  “一名唐卡畫師一年的收入約在三萬多至十多萬元。”雍珠洛吾稱,在藏區培養一名唐卡畫師,即可脫貧一戶家庭。

  衝翁扎西目前在培訓基地的月收入為三千多元人民幣。“收入不算多,但夠家裏花。”他告訴中新社記者,目前的學生以藏族為主,如果有機會,希望也能教授海外學員,讓唐卡文化發揚光大。(完)

[責任編輯:趙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