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臺北市基層代表參訪團赴四川綿陽市北川縣參訪

2017-07-04 16:2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北市基層代表參訪團一行考察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

    臺北市基層代表參訪團一行考察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圖片來源:綿陽市臺辦)

  台灣網7月4日綿陽訊 6月22日,臺北市民意代表秦慧珠率臺北市基層代表參訪團一行40人,前往綿陽市北川縣“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參訪交流,考察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緬懷遇難同胞,感受災後恢復重建偉大成就。

  地震牽動著同胞的心

  沿著蜿蜒道路,參訪團一行驅車前往北川縣老縣城地震遺址保護區。看到殘垣斷壁的北川老縣城,參訪團一行表情凝重,集體向遇難同胞三鞠躬表示哀悼。

  “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災情通過各種渠道傳播到臺灣,災區群眾的安危也牽動著我們的心。同為華夏兒女,我們也時刻關注著災區的抗震救災工作。看到從國家到地方各級政府迅速行動,組織有力,眾志成城,救災區群眾于危難,彰顯了人必勝天的決心和勇氣。”臺北市婦女聯合會松山區支會總幹事陳秀珊飽含著淚水説到。

  “特大地震阻隔不了兩岸同胞心手相連的情誼。臺灣同胞對災區的關心支援和無私援助跨越海峽來到災區,給了我們奪取抗震救災勝利的堅定信心。”北川縣臺辦主任緱軍在向參訪團介紹情況時感激地説。“作為一名在大地震中失去親人的災區幹部代表,也希望通過你們,轉達災區群眾對廣大臺灣同胞的感激之情。”

  重建速度彰顯中國力量

  走出地震遺址保護區,參訪團一行來到“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觀看了“5.12”特大地震發生時的模擬視頻及救災真實影像,察看了抗震救災和災後恢復重建陳列展館,並前往永昌鎮考察了異址重建、涅槃重生的北川新縣城。

  “今天下午的參訪活動,我們從地震遺址保護區走進紀念館,又來到規劃科學、建造整齊、綠樹蔥郁、生機盎然的新縣城。這一路我們似乎穿越了時空,感覺好像親歷了地震發生、抗震救災、恢復重建、災區發展的全過程,既有悲傷、又有感慨。”里長劉耀平感慨萬千。

  “抗震救災結束後,在短短兩三年時間裏,舉全國之力重建家園,讓老百姓走出傷痛、重獲新生,這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都無法做的。正是因為祖國的強大,才能迸發出中國力量,讓我們感到無比自豪。”參訪團員廖春重驕傲地説。

  搭建兩岸交流合作新平臺

  在獲悉今年5月北川縣地震遺址保護區被國臺辦新設為全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的消息後,秦慧珠高興地説:“臺灣也是地震多發區,發揮基地作用,促進兩岸在防震減災宣傳教育、應急管理理念和救援技術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意義重大。我們將竭儘自己所能,為兩岸交流合作牽線搭橋,為更多兩岸同胞謀取福祉。”

  目前,綿陽市臺辦、北川縣委縣政府,以及“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管理中心正積極策劃和編制“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工作規劃,在開展綿陽與臺灣兩地防災減災宣傳教育等交流活動基礎上,還將進一步豐富和拓展大禹文化、羌族文化、創新創業以及經貿等諸多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推動綿陽與臺灣交流合作向縱深發展。(台灣網、綿陽市臺辦聯合報道)

  參訪團成員參訪“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

    參訪團成員參訪“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圖片來源:綿陽市臺辦)

[責任編輯:馬一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