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臺北基層代表團“四川世界自然文化遺産之旅”收官

2017-06-28 16:2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北代表團"2017四川世界自然文化遺産之旅"圓滿收官

參訪成都規劃館。(圖片來源:四川省臺辦)

  台灣網6月28日成都訊 6月20日至27日,臺灣臺北市民意代表秦慧珠女士率臺北市基層里長、婦女會、社團志工代表等40人來川參加“2017年四川世界自然文化遺産之旅”活動。除點讚四川世界自然文化遺産,他們的關注點更多聚焦社會經濟發展、社區治理與川臺各領域交流。

  從古鎮蜀韻到民風民俗,從社區建設到鄉村新貌,從歷史人文到藍圖願景,參訪團先後深入成都、德陽、綿陽三市,以參訪交流、觀光體驗等方式點讚巴蜀神韻,共話基層治理,感受同胞情誼。

  在成都,參訪團一行參訪成都博物館和規劃館,了解城市厚重人文歷史與現代規劃發展藍圖。在成都博物館,從“開國何茫然”到“西南大都會”,從“三大炮”到“蓋碗茶”,大家拾級而上感受歷史興替與文化縮影......在濃郁“老成都”慢生活氛圍中共話巴蜀傳奇。在成都規劃館,大家了解了“九天開出一成都”的歷史故事並對成都發展願景點讚,“這才是真正的前瞻企劃!”

  兩岸文化同根同源,在社會發展和社區建設上都深受中華傳統文化影響。為了解成都社區治理經驗,參訪團深入金沙社區和同怡社區,與社區工作人員和居民互動交流,深入了解基層治理經驗。

  金沙社區大力推進社會治理,拓展昇華街道、社區服務職能,提高城市管理層次和水準,積極開展社區文化建設等方面的經驗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參訪團頻頻點讚金沙社區,“兩座城市街道、社區管理體制差不多,服務理念相倣,很有必要相互學習借鑒,特別是成都城市很乾淨,各種網線鋪設于地下,非常值得臺北學習。”

  在同怡社區,這個集拆遷安置、高檔小區于一體的新型社區,其有針對性的治理經驗吸引了大家的注意。社區依據民眾不同文化層次及需求,開展法律援助、心理輔導、老幼照顧、志願培訓的管理模式讓大家耳目一新,紛紛交流經驗、發表看法,“臺北的城市建設很有特色,但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這些年成都的發展太快了,臺北需要加油趕上。”更有不少團員笑問可否來川養老。

  在德陽,參訪團來到綿竹年畫博物館和綿竹年畫村,了解國家級非遺——綿竹年畫並感受川西民居和新農村建設。

  綿竹年畫是中國四大年畫之一,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在綿竹年畫博物館,館長胡光葵從四川傳統民居的門神講起,到傳統年畫中“老鼠嫁女”、“三猴燙豬”等神話故事,直至刺繡年畫、皮影年畫,甚至油畫年畫的創新發展,深入淺出地介紹了綿竹年畫工藝特色。大家還興致勃勃現場體驗木板年畫的印製和上色工藝。

  綿竹年畫村作為“5.12”汶川特大地震災後重建的國家AAAA旅遊景區,不僅將綿竹年畫為代表的優秀民俗文化與川西傳統民居進行完美融合,整潔的村容、清新的空氣、優美的環境,還彰顯出濃郁地方特色的新農村建設風貌。團長秦慧珠女士對綿竹在發掘傳統文化的創新發展和幸福美麗新村建設方面給予高度評價,希望通過加強兩地交流,進一步促進經貿和文化合作。

  在綿陽,參訪團一行還參觀了地震遺址和紀念館、北川新縣城,感受災後重建成就。從眾志成城抗震救災到災後恢復重建、發展振興......“從悲壯走向豪邁”的“四川速度”讓大家嘖嘖稱奇。行至悼念紀念碑前,大家自發地佇立為“5.12”地震遇難同胞默哀。

  此外,參訪團還參訪了人文歷史景點“兩彈城”、文昌文化發源地“七曲山”以及世界級風景名勝九寨溝、大熊貓基地等。

  話別之時,大家感觸良多,紛紛感慨此行不僅感受到祖國大陸四川優美的自然風光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更在基層同胞的交流中增進了彼此了解,希望以後常來常往,交流交心。(台灣網、四川省臺辦聯合報道)

參訪同怡社區

參訪同怡社區。(圖片來源:四川省臺辦)

在悼念碑前向“5.12”特大地震遇難同胞致敬

在悼念碑前向“5.12”特大地震遇難同胞致敬。(圖片來源:四川省臺辦)

參訪團參訪七曲山大廟,感受文昌文化

參訪團參訪七曲山大廟,感受文昌文化。(圖片來源:四川省臺辦)

[責任編輯:馬一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