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上海市臺協徵才博覽會即將在臺北舉行

2017-04-10 16:5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台灣網4月10日上海訊 4月15日,上海市臺資企業協會將在臺北松山文創園區1號倉庫舉辦以“世界的上海、築夢的舞臺”為主題的徵才博覽會,參展臺資企業共計105家,其中包括旺旺集團、華碩電腦、廣達電腦、富邦華一銀行、金可國際集團、元祖食品、吉的堡教育集團、象王洗衣等知名臺資企業,預計當日將吸引一大批臺灣青年前來現場諮詢和應聘。本次博覽會旨在為臺灣青年提供到上海就業發展的機會,幫助臺灣青年拓展職業生涯規劃,告訴臺灣青年朋友們:“你們的未來不是夢!”

  由上海市臺資企業協會舉辦,委託臺灣1111人力銀行承辦的徵才博覽會特地選在位於臺北市信義區光復南路133號的臺北松山文化創意園區的1號倉庫舉行,展館面積1452平方米,現場設53個招聘攤位及多個諮詢服務台,為應聘和諮詢的臺灣青年提供就業服務。松山文化創意園作為臺北市一個極具代表性的文化創意産業基地,擔負著“原創”使命,此次徵才博覽會也是上海臺協的一個“原創産品”。

  依據上海臺協收到的資料進行的初步統計,製造業的職缺大約佔三成,而服務業的職缺大約佔七成左右,也大致符合上海市近幾年經過産業政策的調整以及經濟結構改變後的趨勢。根據對此次廠商提供的職缺情況統計,行銷、研發、IT類佔了很大的比重,佔了60%以上,崗位技術水準具有一定要求;同時80%的企業都提供了住宿或住宿補貼,為吸引臺灣青年安心留滬工作給予了一定的保障;另外,工作地點分佈在上海市郊各區,中心城區和郊區,整體比例相對平衡。就部分企業填報的資料顯示,此次實習期間的薪資約人民幣四千到六千,轉正後六千到八千人民幣左右,不少企業提供宿舍或住房補助,相信會對臺灣青年有相當的吸引力,未來發展潛力及機會更可期待。

  上海市臺協此次來臺舉辦徵才博覽會,為臺灣青年學生現場送職缺、送機會、送溫暖,也是為了臺資企業持續發展儲備人才資源、增強企業發展後勁的需要。協會號召企業不要被動地守著門戶等待求職者到府,而是主動積極送崗位回臺,也得到了許多臺資企業家朋友們的熱情支援。臺灣青年具有良好的職業操守、敬業精神、專業技能和人文素養,這亦是上海臺資企業歡迎臺灣青年入職加盟的主因,也將為臺資企業的發展注入創新的活力。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為臺灣青年來大陸發展搭建起一個橋梁和紐帶,讓臺灣青年參與上海這座國際化大都市的建設發展中來。為保證前來現場應聘的青年學生能更好的了解上海的就業環境,上海臺協將在徵才博覽會現場貼心組建50余人組成的志願服務義工隊,進行現場諮詢、引導等服務,有問必答,有疑必釋,有難必助。期望通過搭建這樣的就業服務平臺,企業可以招募合適人才,同時幫助企業宣傳産品和品牌,助推臺資企業更快發展,助力臺灣青年實現就業機會。

  上海市臺協李政宏會長表示,臺灣年輕人口碑好,特別是在職業操守、人文素養等方面受業者稱許,因此參與此次徵才的會員企業相當踴躍積極。僅一個多月時間,主動報名提供職缺的臺資企業過百家。此次設攤徵才的臺資企業達52家,由於場地所限,市臺協還專門設立聯合徵才攤位,為未能擠上現場設攤徵才的50多家臺資企業利用現場掃描二微碼的的科技手段進行履歷的投遞等初步媒合的協助,代為接受簡歷和諮詢等服務。隨著大陸産業結構調整,上海經濟發展,逐漸轉向以服務業為主。相關業者十分喜愛臺灣青年“熱情親和,體貼週到”的最佳軟實力。而在上海的臺資傳統製造業更多需要的則是設計、品管、會計、法律等方面人才。此外,一些文化、教育方面的企業對臺灣青年人才需求也比較旺盛,如吉的堡教育集團回臺招募的就是幼教老師和行政管理人員。

  李政宏還進一步鼓勵臺灣青年前來上海實習或就業,上海是一個國際化都市,許多世界知名企業雲聚於此,年輕人到上海拼搏能遇見很多業界精英,更加開拓全球視野。此外,大陸臺資企業內部升遷機會較多,不少年輕人歷練3--5年可能成為公司業務主管,在大陸發展比在臺灣更能實現自身價值。

  他表示,這是上海市臺協一年一度的盛事,也是兩岸青年交流的另一個里程碑。“不怕你來,就怕你不來而後悔莫及”,上海寬廣的國際視野以及多面向的就業機會,正是帶領臺灣年輕人走入全世界的跳板;“立足上海,胸懷世界”,年輕的你,還等什麼?

  近年來,上海市臺協致力於兩岸青年實習、就業、創業服務和交流。從2014年開始,上海市臺協每年在上海舉辦2場臺灣大學生專場招聘會,吸引了海峽兩岸近千名大學生前來參加。從2015年起,協會組織會員企業先後與臺灣實踐大學、逢甲等大學合作實習項目(六個月實習並承認學分),為近200名臺灣大學生提供2-6個月來上海臺資企業實習的機會,其中近一半以上學生實習期後選擇在上海就業,成為企業的新晉骨幹。上海市臺協連續幾年與臺灣賢德惜福文教基金會合作,組織臺灣大學生來上海展開為期3個月左右的實習活動。(台灣網上海市臺辦通訊員 常志康)

[責任編輯:馬一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