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上海閔行區臺胞臺屬聯誼會新虹分會舉行分享會

2017-03-08 10:1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台灣網3月8日上海訊 2月28日下午,閔行區臺胞臺屬聯誼會新虹分會在新虹街道同心小屋舉辦“共話願景、共講故事、共展風采”系列分享會之首講。分享會由新虹街道臺聯分會會長張波璐主持,閔行區臺辦臺灣事務科科長孫金楚、閔行區臺聯會會長王燕等出席。在新虹生活、工作的臺商、臺胞、臺屬匯聚一堂,共敘兩岸情誼,共話中國夢想。

  會場沒有花哨的佈置,沒有多媒體的炫目,只有主講者的娓娓道來。聽眾跟隨著口述的路線進入悠悠歷史,與主人公一起感受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從而不得不感嘆兩岸離合的悲歡,更加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和平。

  活動以茶話會的形式開展,大家圍坐在長桌旁,聆聽新虹街道臺聯分會副會長李誠奇講述自己親身經歷的歷史。

  同與不同

  李誠奇1945年在大陸出生,隨後一直在大陸發展,曾去過新疆建設兵團、念過西安交大、做過銀行行長、入職東方航空公司,現在是一名律師。他的叔叔和父親1948年則選擇去了臺灣。李誠奇講起這中間的波瀾曲折時,仍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連連説道“記憶猶新,記憶猶新!”

  當談到大陸與臺灣的“同與不同”時,李誠奇説道,“同”指的是“同一個根,同一個宗,同一個文化”;“不同”則是“大陸的發展太快了,已經遠遠超過臺灣地區”。

  他感嘆道,“我現在起床,一個手機就能解決所有問題了,但在臺灣,手機應用遠沒有大陸那麼普及。”

  我與上海的緣

  王俊得先生在上海臺企工作了20多年,因有事未能到場,委託上海好加粘膠有限公司員工謝佳女士講述了“我與上海的緣”。

  王俊得出生於臺灣地區,“多年之後我才從阿嬤那裏得知,她弟弟在抗戰之前獨自到上海打拼,認識了個上海小姐結了婚,後來一起回虎尾小鎮定居。阿嬤説我這位上海舅婆學了閩南語,雖然不甚標準,卻也能跟他們閒話家常,不過講話總是哇啦哇啦的。我有個上海舅婆,而我卻毫無所悉,連一點印象也都沒有,不曉得她是否也跟來臺教書的徐老師一樣,思鄉慕親,暗自垂淚?”

  王俊得在大陸兩年多,從北京到上海,和很多大陸年輕人交流過。他説“上海是個美麗的城市。外灘燦爛,淮海路繁華,時髦的漂亮妹子踩著高跟鞋,新天地有無數西裝筆挺的外國帥哥。然而這個城市最讓我感觸的,是一起在這裡奮鬥的臺灣人。他們中間有很多不容易。”

  會上,臺商、臺胞、臺屬們還一起分享了身邊臺灣同事親友的故事,大家嘮嘮家常、聊聊子女,暢談新虹發展建設。

  閔行區臺聯會現已經成為兩岸同胞增進感情的重要交流平臺,也成為兩岸民間交流的一個重要而特殊的組成部分。2017年,閔行區對臺工作將立足“兩岸一家親”的理念,重點開展以“青草行動”、“ATM”計劃等為主線的服務交流活動。(台灣網、上海閔行區臺辦聯合報道)

[責任編輯:李瑞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