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臺灣創意代表首次亮相“內蒙古草原文化節”

2013-06-28 15:58: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第十屆中國內蒙古草原文化節在呼和浩特隆重舉行,28日上午,記者見到了首次參加草原文化節的臺灣創意代表遊文玫,她攜著臺灣地區甄選出來“創新發展草原文化”為主題的三篇論文參加了草原文化主題論壇。

  在遊文玫背誦的《敕勒歌》中記者展開了與她的談話。

  用她的話來説,草原文化是天賜的“良源”,在不改變傳統文化、不破壞草原生態的前提下,值得用新的創意去點綴。

  遊文玫告訴記者,她是從小學國文課本中學習的《敕勒歌》這首詩,從此以後再沒忘卻,並對美麗的大草原有著很深的嚮往。

  遊文玫説:“藍藍的天空,與天相接的無邊大草原,河流、山川,這些都是上天賜予的神仙境地。內蒙古的文化旅遊業在此基礎上發展的也很好,但是如果我們加入一些新的現代化元素,會讓草原文化有新的變化和發展。”

  “比方説,我們可以在大草原上製作一些形狀各異的五彩斑斕的熱氣球,遊客不僅能在草原上策馬奔騰,也可以乘坐熱氣球從高處俯瞰美麗的大草原,這是一種新的體會和感受。更重要的是,這樣的創意不會對草原生態帶去傷害。”遊文玫認真地解釋道。

  保護生態環境和創新草原文化是她這次帶來主要議題。

  “2012年8月,我和立法院的兩位委員一起來到內蒙古考察,雖然只待了三天,內蒙古的文化旅遊資源已經深深地吸引了我,而這次考察也為臺蒙地區的文化旅遊合作奠定了根基,之後,我們與內蒙古的文化交流和訪問就多了起來。”遊文玫激動地説。

  據遊文玫介紹,從內蒙古回到臺灣後,她潛心做了一個內蒙古和臺灣的創意合作計劃,計劃包括書籍的出版、論壇交流、文化周活動,以及邀請內蒙古代表團去臺灣做文化創意産業的採訪等一系列內容。

  “而且,我的計劃正在一步步實施,內蒙古代表團計劃6月2號去臺灣做文化交流,可是遺憾是臺灣當天地震,影響了原計劃。不過他們現在在重新申請,今年就會開展兩地的文化周活動,完成兩地的文化交流和考察。”遊文玫自信地説。

  她説,能被組委會邀請參加草原文化節是件令她感到無比榮幸的事,內蒙古地大物博,有著很豐厚的蒙元文化底蘊和草地資源,而臺灣是個文化大融合的地區,臺灣開放的教育體系使得那裏的人們有著天馬行空的思維,而很多很美妙的創意就是從他們的“胡思亂想”中凸顯出來的。

  遊文玫表示,這次參加草原文化節之後,真正地將臺蒙創意合作的議題提上了日程,臺灣出人才、內蒙出資源,將豐富的草原文化創意化,推動草原文化的新發展是勢在必行的方案。  記者 張瑋

[責任編輯:段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