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海峽兩岸“馮庸大學及抗戰史研討會”在瀋陽舉行 呼籲“同寫抗戰史”

2015-11-02 09:40: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網瀋陽11月1日電(記者徐揚 孫仁斌)海峽兩岸“馮庸大學及抗戰史研討會”1日在遼寧瀋陽舉行。海峽兩岸的專家學者及馮庸後人在研討會上討論了馮庸大學史、東北抗戰史、臺灣抗日史和宏觀抗戰史中的若干問題,倡議兩岸共用史料,共寫歷史。

  為緬懷馮庸將軍和馮庸大學為東北教育和抗戰所做的卓越貢獻,喚起海峽兩岸人民共同的歷史記憶,凝聚海峽兩岸同胞的民族共識,深入研究中華民族自“九一八事變”後抗日戰爭的歷史,遼寧省檔案館、東北大學和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共同邀請海峽兩岸知名專家學者及馮庸親屬舉行了這次研討會。

  中國國民黨中央文傳會前主委、海基會董事李建榮説,我們在這裡回憶馮庸先生的偉大事跡,警醒國人不忘國恥,更重要的是為了前瞻未來。兩岸提出共用抗戰史料、共寫抗戰歷史,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東北大學副校長王建華表示,抗戰期間,馮庸大學把軍事教育理論與愛國主義理念相結合,經過嚴格訓練的馮庸大學學生參加了淞滬抗戰、熱河保衛戰等戰役,走在抗日救國前線。今天,我們應發揚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銘記歷史,開創未來。

  11月1日是馮庸抗日義勇軍成立紀念日。遼寧省委常務副秘書長劉煥鑫説,當年馮庸先生為救國散盡家財;最近,馮庸後人將國家頒發的抗戰紀念章捐獻給中國工業博物館,令人感佩。

  研討會上,海峽兩岸專家學者發出《兩岸齊努力,同寫抗戰史》的倡議,呼籲兩岸共用史料、共寫歷史;尊重歷史,求同存異;共同籌備成立抗日戰爭史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版《抗日戰爭史大百科全書》。

  與會學者認為,抗戰歷史和抗戰精神,是海峽兩岸同胞血脈相連的十分重要的“筋”。兩岸通過共同研討抗戰史,引導青年一代正確認識和學習歷史,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凝聚力量,共同振興中華。

  馮庸大學由中國東北軍著名將領馮庸于1927年8月在瀋陽創辦,是中國第一所完全免費的西式大學,推行“工業強國、先育人才”的辦學思想。“九一八事變”發生後,馮庸組織“馮庸大學義勇軍”參加抗日戰爭。

[責任編輯:段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