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馮庸大學及抗戰史研討會瀋陽召開 兩岸60余位專家學者與會

2015年11月02日 09:19:51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社瀋陽11月1日電 (記者 朱明宇)來自海峽兩岸的60余位知名專家學者11月1日相聚遼寧瀋陽,在東北大學召開馮庸大學及抗戰史研討會,共同回顧兩岸人民的抗日鬥爭史。

  馮庸是原東北軍著名將領。在國家內憂外患之際,他傾盡家産,在瀋陽創辦了中國第一所完全免費的西式大學——馮庸大學。“九一八事變”爆發後,他組織“馮庸大學義勇軍”參加抗戰,他的義舉深受民眾景仰。

  11月1日也是馮庸大學抗日義勇軍誓師成立84週年的紀念日。馮庸率領這支抗日隊伍先後參加了淞滬、熱河、長城抗戰,為全國抗日軍民做出了表率,振奮了抗日力量的鬥志。本次研討會旨在緬懷馮庸將軍的歷史功績,凝聚兩岸同胞共同的歷史記憶和民族共識。

  馮庸在臺灣的親屬後人馮滬祥、張文琦等出席了會議。長期從事馮庸大學研究的張文琦告訴記者,在抗戰期間馮庸捐出約7000萬美元用於購買飛機等戰備物資,相當於現在的四五十億美元,其妻子和族人也奔赴抗日一線,有人為此獻出了生命。2015年是臺灣光復70週年,梳理和審視兩岸人民浴血奮戰、共同抗敵的歷史事實,意義重大。

  中國近現代史史料學會副會長王建學表示,國歌義勇軍進行曲便是根據馮庸等人創建的抗日義勇軍事跡創作而成的。保家衛國的愛國情懷被呈現在世人面前,弘揚了民族精神。

  當日,受遼寧省檔案館、“九一八”歷史博物館等單位邀請而來的與會人士一致發出倡議,為更大規模完成兩岸及全球華人參與共同編寫抗戰史書的偉大工程,建議兩岸共同籌備成立出版社,出版《抗日戰爭史大百科全書》,以史為鑒,警示後人。

  目前,遼寧省已成為東北地區兩岸人員往來和各領域交流最為密切的省份。2015年1月至10月,遼寧與臺灣之間人員往來達25萬人次,交流涉及文化、教育、新聞、農業和體育等領域。(完)

[責任編輯:段雯婷]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