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兩岸情

當華安五鳳樓遇到臺灣規劃師

2016年05月31日 09:05:25  來源:東南網
字號:    

望鄉樓

  東南網5月31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張輝 通訊員 蔣欣福 陳佳平 黃建和 文/圖)5月29日,75歲的林木生在自家五鳳樓的院子裏,招待一撥廈門來客。林木生是華安縣湖林鄉大坪村村民。兩年前,他將自家老厝租給臺灣人林建文。隨後,這棟樓被改造為民宿,並被命名為“望鄉樓”。

  五鳳樓是閩西南地區的傳統土樓民居,在華安農村廣為分佈,但不少已閒置。臺灣鄉村規劃師的到來,改寫了五鳳樓的命運。

  保樓

  林建文來自臺灣旅遊世家。在臺灣,林家經營了近50年旅遊生意。家族企業龍之林旅遊公司的業務遍及島內,是臺灣地陪、生態教育農場等業務的開創者。如今,他們以鄉村規劃師的身份來到福建,開啟了新的創業之旅。

  談及土樓,許多人只知客家土樓,卻不知道五鳳樓。林建文與五鳳樓結緣,始於10年前。當時,林家老鄰居黃明富來到大坪村開辦茶園,林家人也隨之多次到這裡避暑度假。對於五鳳樓,他們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五鳳樓是清代、民國以來建造的夯土建築,因飛檐形如鳥翅,格局為三堂兩落,得名“五鳳”。五鳳樓神似北京四合院,被稱為“南方山鄉里的北方宮殿”,更飽含著對閩南文化的傳承。

  兩年前,林家得知村裏的一批五鳳樓將要被拆除,便萌生了保護與改造的念頭。當時,五鳳樓普遍面臨危機,大部分老樓早已人去樓空,甚至被廢棄閒置。由於年久失修,不少五鳳樓部件腐朽,外墻剝落,坍塌者不在少數,逐漸被水泥房取代。

  “五鳳樓危滿瘡痍,鳳去鳥來鳩佔房,樓倒房塌草睡床,記憶從此人煙枯。”林建文曾為此賦詩感慨。為了留住閩南鄉村的記憶,林建文等人成立了漳州鄉林休閒旅遊有限公司,先後獲得8棟五鳳樓10至15年的使用權。

  “處於大山深處的大坪村資源稟賦優越。針葉林覆蓋率高,地下富含水晶礦,生態環境適宜養老休閒。” 林建文的侄子林仲于認為,大坪村宜居程度高,且有不少可待挖掘的人文資源。

  林家的計劃是,引入臺灣經驗,對五鳳樓進行改造,並在大坪村發展鄉村旅遊。

  改樓

  望鄉樓,是一座始建於1979年的五鳳樓,也是第一棟被改造的五鳳樓。儘管房屋已被租用,但林木生一家並未搬離。作為老住戶,他喜歡在院子裏泡上工夫茶,與來自五湖四海的遊客講講大坪村的故事。

  “能夠讓五鳳樓的記憶世代延續的,永遠不是商業的力量,而是他原來的住戶,以及活態傳承的文化。”林仲于説,他們遵循的原則是,堅持在地化,保證原生態,儘量減少人為干預與破壞。

  因此,8棟五鳳樓接受了修舊如舊的改造。在這個前提下,每一座五鳳樓都被賦予了不同的主題與功能。比如,以“檸檬屋”“竹裏屋”為主題的民宿、以“霧道古樓”為主題的農村舊物件展示館等。

[責任編輯:李瑞艷]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