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兩岸情

茶農張梓平的“扶貧經”

2016年05月30日 09:24:37  來源:福建日報
字號:    

  漳平市永福鎮素有“大陸阿里山”的美譽,其獨特的地理優勢和包容的人文情懷,吸引了許多臺灣茶農前來種茶制茶。在一片茶山前,筆者看到,一棵棵整齊的茶樹像一條條綠色絲帶環繞山間,採茶工人正在山間採茶。

  臺灣茶農張梓平的茶山位於永福鎮後盂建制村寶山自然村。當筆者到達現場時,張梓平與愛人蔡惜容正與100多名採茶工人,在茶山上採茶。

  “我們請的這些工人,以當地賦閒在家的農村婦女為主。一方面她們幹活勤快,做事細心、負責,另一方面,我們考慮到許多農戶家裏比較困難,希望做些事情幫助她們自力更生。 ”張梓平表示,自己從小生活在臺灣農村,因此對農村及農村群眾有著特殊的感情。2003年,張梓平從臺灣來到大陸創業經商,得到了永福鎮政府及當地群眾的大力支援和幫助。作為臺商,張梓平一直希望為永福鎮的發展做些實事。今年,他通過媒體得知當地正大力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幫助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於是,張梓平在聘請採茶工人時,優先考慮生活較為艱苦的偏遠地區群眾,而且儘量提供較為優厚的薪酬待遇。

  正在採茶的工人盧起粉是永福鎮和豐村人,子女常年在外打工,生活較為艱苦。今年70歲的她身體健朗,精神矍鑠,幹起農活來一點都不比年輕人差。“採茶20多天,賺了2000多元。”盧起粉説,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增加收入,減輕家裏的負擔,讓她感覺十分踏實。

  “阿姨,你看,要採摘茶葉這部分,才是最好的。”不遠處,蔡惜容正在教授兩位老人採摘茶葉,兩位老人都已年過80,是寶山本地人。雖然上了年紀,但學起採茶來也是一絲不茍。“老闆和老闆娘很照顧老人,儘量安排老人幹些簡單、輕鬆的農活。”老人陳春嬌的兒媳婦陳美英告訴筆者,婆婆是個閒不住的人,當得知兒媳婦要來採茶時,便堅持要一起來。

  春茶採摘一季需要80多天,工人們可收入一萬多元,這對當地貧困群眾來説,是一筆不小的收入。為了盡最大程度減輕工人們的負擔,張梓平還為工人們解決了食宿問題,免除了工人們來回奔波之苦。“這些工人勤勞、樸實,我們也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帶動大家一起致富。”張梓平説。

  本報通訊員 陳俊毅 沈林璐

[責任編輯:趙苗青]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