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颱風”登陸催大潮 南昌發展繪鴻篇

2010-10-29 10:35:00
來源:
字號

  台灣網10月29日南昌消息 8月5日,一個氣溫39.1℃的日子,正備受高溫煎熬的南昌人意外地收到了海峽對岸的解暑大禮——臺灣電電公會比往年提前一個月公佈《2010年中國大陸地區投資環境與風險調查》,南昌被評為“極力推薦”城市第4名,創歷史新高。


  電電公會是臺灣最重要的産業公會之一,2000年開始每年調查祖國大陸城市投資環境並公佈結果,為臺商投資佈局提供參考,受到臺灣乃至海外企業的高度重視。自然的,能得到這份報告讚許的大多是昆山、天津濱海新區、蘇州工業園區、蕭山、廈門這樣的經濟發達地區。2002年南昌被電電公會納入調查視野,但是第一次得到的卻是“暫不推薦”這個令人尷尬的評價。時隔兩年,已脫胎換骨的南昌一躍成為電電公會“極力推薦”城市,排名第11。從此南昌年年躋身“極力推薦”行列:2005年第10,2006年第17,2007年第12,2008年第10,2009年第8,今年創造了歷史最高排名,排名高居第4。


  為什麼南昌能在一個幾乎被發達城市獨霸的榜單上頻頻出彩?這是個耐人尋味的問題,記者對此展開了探訪。

  “星星點燈”和“萬家燈火”的辯證法

  “星星點燈、矮樓荒地”。黃茂雄2002年第一次率團到南昌考察時,一行人在機場進城的路上得到這種印象。隨行人員很失望,懷疑黃茂雄是不是産生了罕見的判斷失誤。但時任臺灣東元集團董事長的黃茂雄卻決定在南昌建設東元工業園。他對部下説,“等到這裡萬家燈火、高樓如筍時再來,我們就遲了”。


  黃茂雄不愧是世界電動機製造巨擘的掌舵人,寥寥數語就闡述了市場發育和市場機會之間的辯證關係,揭示了企業的發展之道。


  就這樣,2003年8月,東元集團投資2500萬美元設立了南昌東元家電有限公司,開始了在南昌的創業歷程。8個月後企業投産,東元空調正式上市。


  這個決策帶來了“裂變反應”。


  2005年6月,東元集團和南昌市國有工業資産經營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投資4000萬美元成立江西東元電機有限公司。


  2007年4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來到江西東元電機有限公司視察。溫總理肯定了東元集團的大陸佈局計劃,祝願東元集團穩步發展,不斷壯大,勉勵江西東元不斷吸收世界先進技術,勇於創新,實現企業的跨越式發展。


  2007年5月,菱光科技影像感測器液態鏡頭産業化項目在東元工業園開工。該項目投資4500萬美元,年銷售收入超過12億元人民幣。


  2009年9月,東欣光電科技(江西)有限公司在南昌高新區設立,項目總投資額為140萬美元,年産1.5萬台辦公自動化設備。


  2010年9月,記者再次來到東元工業園,見到了正在為投産作最後準備的江西東成空調設備有限公司,這是東元集團在南昌的第5個項目,投資2050萬美元,年産12000台商用空調主機,預計公司的業務將以100%的速度逐年遞增。


  事實正如黃茂雄預料的那樣,南昌近幾年發展神速,早已是萬家燈火、高樓林立了。東元集團也在南昌迅速成長,即將長成參天大樹。這是決策者長遠獨到的眼光為企業帶來豐厚回報的最佳案例。

  一座城市的真情服務

  招徠臺商靠宣傳,留住臺商靠服務。南昌正是這麼做的。


  臺灣泰豐輪胎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在南昌設立泰豐輪胎(江西)有限公司時,可能不會想到日後能如此風生水起,發展成南昌最大的外商獨資企業。事實上,在南昌的13年經營中,它經歷過各種風雨。有一次,公司附近的上海路進行市政改造,工人施工時不慎挖裂了主水管,造成大面積停水。此時泰豐公司正在生産,每小時耗水數十噸,突然停水,公司暫態面臨停産危險,損失將達到上百萬元,情況十分危急。市臺辦得到泰豐的急報後立即向市政府反映並派員趕往事發現場協調。市政府第一時間調動消防支隊、自來水公司和市容局的消防車、送水車,奮戰17小時,送水120車次,一直奮戰到次日淩晨,終於使企業擺脫停産危機。


  泰豐公司董事長馬紹進對此十分感激。他説,南昌市委、市政府全力幫助企業解決困難,是實實在在的親商和安商,令人由衷敬佩。


  南昌在為臺商服務的細節問題上也絕不含糊。在象山北路,有一間“臺灣仙客棧”餐廳,取自地道臺灣食材的滷肉飯、豬腳飯、芋圓湯、冬瓜茶陣陣飄香。來自臺北的老闆娘李芳蘭向記者説起了這麼一件小事,去年冬天的一個晚上,有位顧客在衛生間遺忘了新買的手機,幾番人來人往,手機已不見蹤影。盛怒之下,顧客開始在店裏滋擾生事。當地臺辦幹部聞訊後立即趕來,好言相勸、耐心溝通,平息了事端。“類似事情還有好幾件。我開這家店,多虧了政府的提攜。”李芳蘭説。如今,小店生意興隆,光是滷肉飯套餐每個月都要賣出1000多份。“這裡面有臺辦的一半功勞!”


  去年9月,南昌躋身兩岸直航點。目前,該航線已經增加為每週2個航班,並開通了貨運直航航班,越來越多的臺商在南昌看到了發展的廣闊機遇。

 

  500台企“戰”南昌
   
  省委書記蘇榮強調:項目是財源,是發展的後勁所在。省委常委、市委書記余欣榮針對南昌對臺招商的工作方向指出:抓項目就是抓經濟、抓發展、抓後勁。吸引臺資要做到數量更多,規模更大,産業更全,服務更優。


  對此,臺商在南昌做出了熱烈回應。據了解,南昌目前約有臺資項目500個,註冊資本11.66億美元,總投資25.23億美元。僅2009年,臺資企業就在這片紅土地上創造出了150億元的財富,完成利稅13.6億元,佔全市財政總收入的5.45%。
臺資企業在南昌的發展宛如颱風登陸,在一些方面已經改變了城市的面貌,成為南昌經濟發展的重要生力軍。


  現在,以江西東元為代表的電機企業;以菱光科技、神基科技、一元數位為代表的電子資訊企業;以泰豐輪胎、聯誠金屬、怡利電子、江西長亨沃特科技為代表的汽車零部件企業;以統一企業、康師傅為代表的食品企業;以聯旭光電為代表的LED企業;以亞東水泥、泓泰建材為代表的建材企業;以英華達為代表的服務外包企業組成的南昌臺資企業方陣已經蔚為壯觀。


  “臺資企業已經成為南昌市打造先進製造業重要基地的奇兵,為南昌快速崛起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市臺辦主任李偉接受記者採訪時説。2010年上半年,南昌已引進臺資項目9個,總投資1.15億美元。在即將舉行的第八屆贛臺會上,南昌預計又將有9個臺資項目簽約,總投資額高達近23億美元。中部地區最重要臺資企業集聚地的態勢已悄然初步成形。


  “吸引臺資項目應該是南昌招商的突破口”,李偉説。目前,臺資企業投資額已佔我市招商引資額的1/3。他認為,招商引資工作應向臺灣地區傾斜,通過臺灣輻射歐美、東南亞地區。目前,各地招商引資競爭越來越白熱化,因此必須重視臺商、臺胞、臺屬和臺協的作用;對已落戶南昌的重點臺資企業要有政策上的傾斜,在人才、資源、土地等政策方面,採取一切可利用的手段,迅速做大做強這些企業。以商引商,讓更多臺資項目落戶南昌,讓臺商根留南昌。(台灣網南昌市臺辦通訊員楊翔)

 

[責任編輯:宿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