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臺灣兩岸和平發展論壇中華百姓文化參訪團到河南參訪

2016-10-11 08:4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台灣網10月11日鄭州訊 為進一步加強兩岸姓氏宗親組織的聯絡,增強臺灣民眾對中華民族的認同,10月9日,由全國臺聯副會長楊毅周帶隊,邀請由臺灣勞動黨主席吳榮元為團長的兩岸和平發展論壇中華百姓文化參訪團來豫參訪交流。河南省委統戰部常務副部長王海鷹、河南省臺辦主任薛雲偉會見參訪團一行。

  王海鷹首先歡迎參訪團到河南參訪。他説,河南也是臺灣鄉親的家鄉,中原人數次大規模向南遷徙,輾轉移居臺灣,直到現在還有很多臺灣人自稱“河洛人”或“河洛郎”。河南是中國姓氏的重要起源地,據統計,現在中國人常見的前100個大姓中,有78個起源於河南。臺灣的客家人、河洛郎,“黃、林、陳、鄭”四大姓氏,都起源於河南,中原永遠是中華兒女心靈的故鄉。他希望更多的臺灣同胞回到中原探親訪友、觀光旅遊,進一步使豫臺兩地來往更熱絡,交流更廣泛。

  楊毅周表示,從事姓氏交流活動,是兩岸共同的資源,也是聯結兩岸的重要紐帶。眾所週知,臺灣的姓氏來自於福建,福建的姓氏來自於固始。臺灣人一直自稱“河洛郎”,其中的河洛就是河洛文化,根就在河南。他表示,姓氏文化交流活動僅僅只是開始,今後努力實現制度化、機制化,歡迎臺灣鄉親每年都回來拜祭自己的祖先,希望他們不僅要自己來,還要帶宗親來,尤其年輕宗親,共同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吳榮元説,姓氏文化源遠流長,與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有很重要的關係。臺灣百姓文化交流協會的理念是“兩岸同根,閩臺一家”。這裡的同根,就是姓氏源流的起源——中原文化、河洛文化,而河洛文化的發源地,即是河南。現在正是兩岸關係的轉折時期,應持續深化姓氏文化的探究與交流。臺灣青年的“天然獨”是在扭曲的政治環境下産生的不正確的認同。“真正的潮流應該是‘天然統’,這個‘統’的認同,來源於歷史、文化,也來源於姓氏源流的探尋與被認同,要讓臺灣青年認清自己的根在哪,讓他們早日認祖歸宗。”

  參訪團一行27人,主要為鄭、林、蔡等姓氏臺灣鄉親,他們分別來自屏東、嘉義、高雄、臺南、臺北等縣市。其中,大部分團員是第一次到河南參訪。

  當天,參訪團參觀了炎黃廣場、黃河母親像、桃花峪等地。隨後9天,他們將前往週口、洛陽、開封、安陽等地開展兩岸姓氏文化考察交流活動。(台灣網、河南省臺聯聯合報道)

[責任編輯:李瑞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