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全國臺聯國慶67週年參訪團在河南參訪側記

2016-09-29 14:0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台灣網9月29日河南訊 為展現祖國的發展成就,增進臺灣同胞對祖國的認同和支援,9月26日至30日,為期5天的全國臺聯國慶67週年參訪團(以下簡稱“國慶參訪團”)在京豫兩地展開參訪交流。

  來自臺港澳和海外的近百名臺胞參加了這次活動,其中海外嘉賓多為旅居美國、加拿大、法國、日本、澳大利亞、泰國、南非、巴西的臺胞,大多是當地統促會和臺胞鄉親組織的主要負責人;港澳嘉賓大多為港澳統促會、閩臺總商會的負責人,由港澳中聯辦協助邀請;還有島內的統派人士,主要是臺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的成員。

  據了解,此次國慶參訪團在河南的參訪為期3天,旨在讓團員們對河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快速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成就有所了解,對祖國大陸傳統文化和經濟社會發展變化有所感悟,增強對祖國和平統一、民族振興的信心。

  河南經濟快速發展 豫臺兩地往來熱絡

  25日,國慶參訪團參訪活動在鄭州啟動,河南省副省長徐濟超、河南省臺辦主任薛雲偉為大家舉行了歡迎晚宴,全國臺聯副會長紀斌出席。

  徐濟超在致辭時表示,河南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區位優越,物産豐饒,是大陸重要的糧食生産加工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裝備製造業基地和重要的交通樞紐。近年來,河南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已成為大陸重要的經濟大省、新興工業大省和有影響的文化大省。

  他強調,河南與臺灣淵源很深。從歷史上看中原人數次大規模向南遷徙,輾轉移居臺灣,在促進臺灣的開發上,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近年來,豫臺兩地各領域的交流更加深入、更加廣泛、更加持久。河南通過優化發展環境,大力完善基礎設施,經濟社會發展迅速,加強合作的條件更為有利,越來越多的臺灣同胞到河南投資興業、旅遊觀光、尋根拜祖。他希望,更多的臺灣同胞回到中原探親訪友、觀光旅遊,進一步使豫臺兩地來往更熱絡,交流更廣泛。

  參訪團代表法國慈濟慈善基金會總務王春惠對全國臺聯舉辦此次活動表示肯定,對河南省的熱情接待表示感激。她説:“我對此次河南行充滿期待,並相信此行必能有所收穫。”

  感受歷史文化底蘊 了解悠久古代文明

  26日,國慶參訪團一行參觀了風靡全球的周易文化發祥地羑裏城,以及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文獻可考、併為考古學和甲骨文所證實的都城遺址殷墟,實地感受了河南省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並對中華傳統文化和古代文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羑裏城,經過專業導遊的講解,團員們了解到它是新石器時代、商、周遺址,並且還是世界遺存最早的國家監獄,“劃地為牢”“文王拘而演周易”的歷史典故均源於此。大家或合影、或研究、或感嘆,都為它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而驚嘆不已。

  行至殷墟時,大量的都城建築遺址和以甲骨文、青銅器為代表的豐富的文化遺存,讓團員們驚呼甲骨文的發現,不僅把中國有文字記載的可信歷史提前到了商朝,更是當之無愧中國古代乃至人類最早的“檔案庫”。據了解,殷墟由殷墟王陵遺址、殷墟宮殿宗廟遺址、洹北商城遺址等構成,被評為20世紀中國“100項重大考古發現”之首。

  北美洲臺灣鄉親聯誼會的會長梁義大説:“真的很榮幸能來參加國慶參訪團,從2006年至今,我基本每年都會來大陸參加這個活動,並親眼見證了大陸翻天覆地的變化。對於目前兩岸的現狀,我認為要切實實施習近平總書記所説的‘如果兩岸共同的政治基礎遭到破壞,則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絕不姑息。”

  “作為一個熱愛祖國的中國人,我希望能為國家的和平統一儘自己的綿薄之力。”澳門閩臺總商會的副會長許永富難掩內心的激動跟記者分享參加這次國慶參訪團的初體驗。

  學紅旗渠精神 遊覽“北雄風光”

  “當我得知1960年是,時任林縣(今河南林州市)縣委書記的楊貴號召全縣10萬人民,經過10年奮戰修建完成紅旗渠時,深受感動。在當時國家沒有辦法提供那麼多資源,沒有先進機器的情況下,人民依舊冒著生命危險完成這項巨大工程,它的精神值得我們效倣。”在參觀紅旗渠紀念館的隊伍中,臺灣抗日親屬協進會的理事林銘譚一直走在最前面。他説,他刻意在紅旗渠刻了個杯子,以便在鬆懈的時候提醒自己。

  27日,國慶參訪團在安陽開始第2天的參訪學習。團員們參觀了紅旗渠和太行大峽谷,身臨其境地感受林州人民以智慧和力量寫就的輝煌篇章和人傑地靈的“北雄風光”。

  上午,在紅旗渠紀念館,通過解説員的講解,團員們了解到紅旗渠是20世紀60年代,林州人民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從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被人稱之為“人工天河”。通過陳列的修渠時的文物和珍貴的歷史圖片、影像,團員們驚呼紅旗渠是個奇跡,紅旗渠精神值得大家學習和發揚。

  下午,團員們移師太行大峽谷,斷崖高起、群峰崢嶸的雄壯讓大家驚嘆不已。古色古香的民宅建築,都是就地取材。石街、石院、石墻、石柱、石梯、石樓與大自然渾為一體,令人尋味。團員們邊拍照邊感嘆,所謂“步隨景移,百里畫廊,人間仙境”,果然名不虛傳。

  “2000年時,我第一次回大陸,16年後的今天這裡已有翻天覆地的變化,大陸突飛猛進的發展讓身在國外的臺胞深感驕傲。”全美臺灣同鄉會洛杉磯分會的會長陳恬璧在受訪時説,兩岸本就是一家人,我認為兩岸統一是必然的,也一定會統一。

  感受中華文化 深化民族共識

  28日,國慶參訪團的行程已經過半,也是在河南安陽參觀學習的最後一天。團員們來到中國文字博物館,結合文字研究學者的解説,全面地了解中華悠久輝煌的歷史文化,增強作為中華兒女的自豪感,深化民族共識與文化共識。

  上午,在大陸首座以文字為主題的博物館,團員們無不被這座具有現代建築風格和殷商宮廷風韻的後現代派建築群所震撼。中國文字博物館,是一座集文物保護、陳列展示和科學研究功能為一體的國家級專題博物館,入藏文物涉及甲骨文、金文、簡牘和帛書、漢字發展史、漢字書法史、少數民族文字、世界文字等多個方面。團員們在參觀時,直呼博物館科學的、現代化的展示手法充分展示了中華民族一脈相承的文字和燦爛輝煌的文化。

  “通過參觀博物館,我再次認定兩岸同文同種,交流是必然的。能參加這次國慶參訪團我深感榮幸,時值國家的慶典、國家的喜事之際,能和兩岸同胞共襄盛舉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泰國臺灣商會聯合總會副秘書長劉文清在受訪時説。

  美國加州和平統一促進會副會長鄒志強在3天參訪之後,有感而發,他説:“通過參加這次國慶參訪團的活動,我和很多志同道合的同志們相互認識、相互交流,産生共鳴。”他希望臺灣當局能認清形勢,堅持“九二共識”,共創兩岸美好未來。

  下午,團員們全體返京,即將開啟在北京的參訪交流之旅。(台灣網河南通訊員 昌校宇)

[責任編輯:馬一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