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鄭州“康師傅”新上生産線2條變4條

2009-10-26 14:48:00
來源:
字號

  台灣網10月26日鄭州消息 “鄭州市國稅局高效優質的納稅服務,使企業真正享受到了鄭州良好的投資環境。”前幾日,記者在二七區國稅局嵩山路稅務分局採訪,正在辦稅的鄭州頂津食品有限公司財務部辦稅人員李文增這樣告訴記者。


  “頂津公司”是鄭州市政府招商引進的一家臺資企業,以生産“康師傅”系列飲品為主,該公司自2006年投産以來,一直産銷兩旺,産品供不應求,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逐步成為鄭州市國稅部門重點服務的重點稅源企業。


  簡化下放審批手續 企業感受國稅局優質服務


  稅收環境也是投資環境。


  為了讓剛剛來鄭州投資的企業切切實實享受到國稅局的優質服務,鄭州市國稅局及二七區國稅局自該企業投資以來一直跟蹤服務。


  首先是簡化審批手續。“支援企業發展,減少審批門檻,使企業儘快享受到稅收優惠政策”,這是國稅局一直倡導的納稅服務理念。“頂津公司”一入駐鄭州,就嘗到了國稅部門不一般的服務。


  “將企業享受的‘企業所得稅’兩免三減半”(第1年至第2年免征企業所得稅、第3年至第5年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稅收優惠政策,由市局審批制改為區局備案制。”在國稅部門高效的服務下,該公司入住鄭州4年來共獲得12921萬元所得稅免稅優惠,其中2006年投産的第一年就獲得了1618萬元所得稅免稅優惠、2007年獲得所得稅免稅4993萬元、2008年獲得4910萬元的所得稅減免,2009年已獲得所得稅減免1400萬元。


  其次是開闢納稅服務綠色通道。“納稅人需要什麼,就提供什麼樣的服務。”這是國稅局一直執行的納稅服務準則。由於産品適銷對路,“頂津公司”發票需求量很大,每月使用發票在1700份左右,一直是二七區國稅局發票使用大戶。為了保證企業經行銷售不受發票的影響,國稅局做到重點企業、重點服務。在開闢大戶發票購置綠色通道的同時,做到發票敞開供應,隨到隨買、按需服務。談到這一點,李文增笑著告訴記者:“每到國稅局辦事,就感到很溫暖。我們公司是國稅局納稅大戶,在日常工作中切實享受到了VIP級的國稅服務。”


  三是構架和諧的稅企徵納關係。“送稅法到企業,稅企互動,共同學習、共同落實稅收政策,徵求企業意見和建議。”這是國稅局一直踐行的納稅服務行動。國家的各項稅收政策一齣臺,市國稅局、二七國稅局及嵩山稅務分局的稅務人員第一時間就將政策送達企業,與企業共同學習落實,詢問企業在生産經營中有何困難、有何意見建議。


  談到這一點,李文增説:“稅企互動很重要,它能有效降低企業納稅風險,使企業在執行國家的各項稅收政策方面避免出現偏差。”今年上半年,稅管員小胡在納稅服務中,發現該公司取得的一張547萬元的海關增值稅發票上的增值稅率一欄把17%誤開為18.3%,於是迅速給企業提出首先做納稅調整的處理意見,避免企業申報抵扣後再出現補稅罰款和繳納滯納金的風險損失。


  “走出去 請進來”國稅局誠懇問計企業


  李文增説,2007年7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中部地區擴大增值稅抵扣範圍政策為試點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2009年1月1日起我國增值稅實現全面轉型,進一步刺激了企業的投資行為,提振了企業的加速發展和度過經濟危機的信心和決心。


  據統計,該公司2007年7月1日至2008年新增投資5400萬美元,獲得固定資産增值稅抵退662萬元;2009年前三季度已新增固定資産投資882萬元,直接抵扣增值稅150多萬元。


  “走出去,請進來,認真蒐集企業的意見和建議。及時解決政策執行中存在的瓶頸。”在採訪中,李文增説,“增值稅全面轉型‘直接抵扣’固定資産進項稅政策的出臺,比以往的試點期間固定資産進項稅‘抵退審批制’更能刺激企業投資行為。”談到這一點,市國稅局有關人士説,我市執行增值稅擴抵退稅政策試點期間,在政策上遇到最突出的問題就是以往稅法規定一季度退稅一次,由於在納稅人享受優惠政策的整個過程中,要經歷“納稅人申請、稅務機關調查審批、地方財政審批和國庫辦理退庫”這四個環節。雖然國稅及其他相關部門採取簡化審批程式、提高審批效率、加班加點為企業辦理退稅退庫手續,但納稅人實際收到退稅款週期較長,將固定資産直接抵扣的呼聲越來越高。這也是納稅人集中反映較大的一個問題。市國稅局蒐集到納稅人的意見和建議後,及時將這些意見逐級向省局、總局進行反映,並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和建議。


  隨著2009年增值稅全面轉型,企業反映的問題和建議得到了全面解決,國家出臺了“企業新增投資購進的機器設備等固定資産可以直接抵扣增值稅進項稅”的新規定。


  稅收優惠刺激企業投資 由原來的1億增至2億元


  “稅收環境好,辦事效率高。”感受到國稅局及時落實稅收優惠政策的做法和國稅高效優質的服務後,鄭州頂津食品有限公司這家臺資企業決定擴大再生産,進一步增加産能。
  就在順利獲得國稅局審批的各項減免稅後,2008年下半年,“頂津公司”管理高層決定再在鄭州投資1億元,新增加2條生産線。


  “我們的意見和建議得到了採納,允許企業新購置的機器設備所含增值稅進項稅額在銷項稅額中直接抵扣。”談到國稅局落實稅收政策給企業帶來的影響,李文增這樣告訴記者,“去年年底國家新出臺的增值稅全面轉型等稅收政策直接刺激了企業的投資行為。”


  “接到國稅局納稅輔導人員送該政策的當月,公司就決定將投資計劃由原來的1億元增加到今年的2億元,由新增2條生産線擴為新增4條生産線。”


  “下個月,企業計劃投資購置的2億元的生産設備將陸續抵達鄭州。公司的生産線將由原來的4條增加到8條。按照稅法規定,企業又可以直接抵扣固定資産增值稅進項稅3000萬元左右。”作為公司員工的李文增對企業的發展壯大由衷的高興。


  “這些都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生産設備,自動化程度很高,對環境的污染很小的。”


  落實優惠政策及時到位 企業和稅收實現雙贏


  與“頂津公司”一起高興的還有當地的國稅部門。


  鄭州市二七區國稅局嵩山稅務分局長張瑞琦告訴記者:“企業新購置4條固定資産生産設備直接抵扣稅金後,雖然將為分局帶來3000萬的稅收減項,短時間內影響稅收收入,但是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使得稅源進一步發展壯大,從長遠來看將大幅度增加稅收收入。


  據該分局測算,該公司1條生産線1年可以貢獻1000萬元的稅收,這4條生産線全部投産後,國稅局明年將新增4000萬元的稅收收入;這樣合計下來企業8條生産線一年可實現8000萬元稅收。”


  市國稅局黨組書記、局長李和圈告訴記者,稅收工作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幹什麼工作都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增值稅轉型政策實施初期,在短時間內對地方的財政稅收是負面影響,政策的實施將會直接減少財稅收入。但減稅的“陣痛”是短期的,納稅人進行固定資産投資,會隨著時間的積累,生産效率真正發揮出來後,增加了産量,降低了單位成本,稅收會逐漸增加,對社會的貢獻度也會逐步顯現出來。


  李和圈接著告訴記者,稅收優惠帶來的企業投資行為不僅僅體現在今後稅收的增加上,其社會效益也是顯而易見的。就像“頂津公司”那樣,企業借助稅收優惠政策逐步淘汰落後生産設備,進行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擴大生産能力,這對拉動綠色GDP的增長、促進環境保護、促進就業,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都是有益的。


  在獲得國家減免退稅的同時,該公司也實現了可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據鄭州市國稅局統計,“頂津公司”2006年入駐鄭州後,接連幾年,公司利潤“芝麻開花節節高”。幾年來,共向鄭州國稅部門繳納稅收合計14205.92萬元,其中2006年納稅1802.25萬元,2007年納稅3141.29萬元,2008年納稅4480.43萬元,2009年截至10月22日已納稅4781.95萬元。“鄭州頂津公司”連續幾年被鄭州市國稅局評為“納稅百強”,目前已成為鄭州市和二七區國稅局的“納稅貢獻大戶”。(河南省臺辦來稿。作者 盧文軍 喬磊)

 

[責任編輯:宿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