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因勢調整 轉型升級 東莞臺企“轉”出廣闊新天地

2018-02-05 10:16: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近年來,隨著東莞大力推動産業轉型升級和科技創新,臺資企業或通過技術創新提升産品附加值、或通過機器換人提高生産效率、或通過電商打開全新市場,走出了一條東莞臺商轉型升級的成功之路。

  創新開拓轉型新路徑

  轉型升級,是臺企可持續發展的長期課題。其中,從以前側重量的堆積,逐漸轉換為重研發、重技術,通過新技術打開市場和産業新空間,正成為東莞臺企轉型升級的新路徑。

  東莞百宏實業有限公司通過引進德國先進技術和設備,採用一片式經編針織提花網布實現鞋面一體成型,將傳統鞋面製造工序減少約40%。“通過一片式鞋面的設計,能夠實現整個鞋面模組化生産,生産過程穩定、高效。”百宏實業總經理室特別助理陳玉豐説。

  專注精密構件的東莞勁勝精密組件股份有限公司,近年來依靠創新製造方式,從一家加工貿易企業逐漸轉變成手機精密構件産品生産商。通過智慧改造,勁勝精密東城廠區用工數從原來的204人減至目前的33人,産品開發週期也大大縮短。“原來一條生産線只能生産一種産品,通過加裝智慧識別等設備和軟體,目前單條線可同時製造9種産品。”勁勝精密智慧製造事業部總經理黃河説。

  百宏實業和勁勝精密成功轉型升級的背後,離不開東莞市政府的積極助推和強力引導。為推動臺企轉型升級,東莞市政府引進臺灣電公會、中衛發展中心等14家臺灣産業服務機構,為臺企提供轉型升級診斷輔導服務。

  借力電商打開新市場

  目前,東莞臺商協會會員企業發展至3000多家,協會成員企業分佈電子電器、五金工模與電鍍、製鞋、電腦與通訊周邊等多種製造類行業,是東莞製造類行業發展的骨幹。然而,在這些企業中,涉足電子商務的僅有三成,不少臺企從電商領域帶來的訂單佔比不到一成。

  為了推動臺商借助電商拓展內外銷市場,東莞市政府積極搭建電商公共服務體系。近年來,東莞創新“網際網路+工業”模式,率先啟用了全國統一版的“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平臺”,實現了跨境電商通關“全國第一票”;以虎門服裝、大朗毛織、厚街傢具等重點電商産業園區為載體,以菜鳥網路、京東、1號店等電子商務供應鏈中心為重點,加速形成電商發展的全産業鏈和生態系統,鼓勵加工貿易企業利用“網際網路+”拓展新興市場,不斷擴大市場競爭力。

  在東莞,不少臺企都具備較強的研發設計生産能力,如今電商平臺為企業切入內地市場創造了無限商機。

  臺灣青年創業注入新活力

  調查顯示,有近六成的臺灣青年願意到大陸就業、創業。“東莞臺商眾多,隨著臺商二代的成長,越來越多的臺灣青年來東莞創業。這些青年非常有創意和想法,可以把許多創業項目帶過來。”東莞臺商協會副會長陳宏欽説。

  張睿希是陳宏欽口中的來莞創業青年中的一員。張睿希在臺灣完成學業後,放棄了高薪工作,選擇來東莞創業。目前,張睿希是UniD17設計行銷有限公司的創始人之一,公司業務包括設計、運營、渠道溝通和影片製作4大模組。張睿希表示,要把東莞作為創業大本營。

  與張睿希同樣有著強烈創業激情的,還有吳森勝。吳森勝並沒有接手父親的拉鏈廠,而是把創業方向定在自己喜愛的咖啡上。目前,吳森勝已經在東莞打造了4家咖啡店,其經營的“翹鼻子”咖啡品牌成為單品咖啡市場的一匹黑馬。

  為了讓更多臺灣青年享受到大陸發展的紅利,近年來東莞市安排財政專項資金,用於支援臺灣青年人才來莞創新創業。目前,東莞擁有松山湖臺灣高科技園兩岸青年基地和901青創聯盟等兩岸青年就業創業示範點。其中,松山湖臺灣高青創基地計劃用3年時間,引進不少於100名臺灣青年人才到東莞創新創業。

  數據顯示,自2008年以來,東莞臺資企業總數一直穩定在3400家以上。而且,臺資企業的結構也在不斷優化,生産模式從OEM(貼牌生産)向ODM(委託設計)、OBM(自有品牌)轉變。截至目前,東莞擁有自主品牌的臺資企業超過600家,ODM和OBM産品出口占比從2008年的33.8%提升至目前的74.7%。(記者 秦海波 通訊員 王祥明)

[責任編輯:趙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