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惠州市惠陽區淡水街道赴臺考察 促進兩岸基層交流

2017-12-18 10:1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台灣網12月18日訊 應臺灣海峽兩岸商務發展基金會的邀請,1125日至29日,惠陽區淡水街道派出了14人的赴臺交流考察團,對臺灣進行了為期4天的交流考察。考察團先後拜會了南投信義鄉農會梅子夢工廠、新北市淡水區坎頂裏、松山創意文化園、臺北故宮博物館等企業、部門和團體,就現代農業發展、社會治理和城市管理等方面進行了交流,針對臺灣在現代農業發展、城市社區管理和城市環境管理等方面的特點,對我們的啟示如下:

  考察團在南投信義鄉農會梅子夢工廠的考察交流中,有兩方面讓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一是臺灣對農用土地的保護管理的嚴格和規範。我們在途經的路上看到臺灣的農用地非常規整,水利和交通設施分佈得宜,機械化程度高,雖然也存在零星分散的土地,但讓人驚訝的是竟然沒有一塊是荒廢的。後經農會的介紹得知,臺灣對丟荒耕地的行為處罰非常重,甚至會剝奪土地的所有權,所以在臺灣基本上不存在丟荒的現象。在這樣嚴格的管理下,農業土地資源得到了充分利用,減少了資源浪費;二是臺灣農産品的精緻、優質和安全。在梅子夢工廠,梅子産業將傳統文化與現代農業有機結合,一顆青梅就衍生出上百種産品,每種産品都有各自的理念、標準和特色。將高新科技應用到農業上,注重品牌建設,以農産品文化為發散點,一二三産互相融合、互相促進,拓寬了農産品發展領域,大大提高了農産品的附加值和農民收入,從而帶動農民投入農業生産研發的積極性,讓現代農業得到良性發展。

  考察團在新北市淡水區坎頂裏的考察過程中了解到臺灣社區組織主要包括政府組織和社團組織兩大部分。一是基層政府組織:臺灣地區省下劃分為縣與市,縣級下設鄉、鎮、縣轄市,鄉級下設村,村級下再設鄰。而“直轄市”則劃分為區,區級下設裏,裏下設鄰。村里長由村里民選舉産生,任期4年,可兼職,無固定辦公場所。村里長受鄉(鎮、市、區)長指揮監督,辦理村裏公務及交辦事項。村裏設村裏辦公室,一個村裏通常只有村里長和村裏幹事兩人,村裏幹事是公務員,由鄉(鎮、市、區)長指派協助村里長料理政務。鄰長由村里長指派。二是社區社團組織:主要有社區經濟聯合體、社區發展組織、社區服務組織、社區志工等非營利組織,為社區居民提供便民利民服務。通常是一個村裏設一個社區發展協會。

  兩個類型的組織各自承擔不同的服務角色,村裏的職能主要是滿足社區居民的多樣化生活需求,大多開展五類活動:一是社區公共文化活動。為村里民提供文化娛樂活動設施,舉辦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二是精神倫理建設活動。舉辦各種生活講座,出版社區刊物,開展青少年教育休閒、社區運動會、民俗文化技藝活動、社區福利服務等;三是社區守望相助。秉持“守望相助、疾病相扶”的傳統生活理念,強調“社區共同體”概念,打造更安全舒適的生活環境;四是爭取社會福利。村裏組織注重收集民意,居民也習慣於將對社會管理的需求、意見向村裏組織、立法院議員和鄉民代表反映,村裏組織都會及時與公權力部門協調,爭取公權力部門的經費支援和福利保障;五是社區志願服務。鼓勵社區內退休人員、家庭主婦、專業技術人員等積極參與社區志願服務。由此可見,臺灣的社區組織在社區發展和社區服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管理機製成熟,為相關政策在基層的實施、落實提供了有力保障。

  乾淨,是臺灣給考察團的第一印象。考察團此次考察的主要城市有高雄、南投、新北、臺北等市縣,對於這些城市的第一感受便是所到之處市容十分潔凈,極少看見路上有丟棄的垃圾,即使到了缺少人員監管的山區,環境亦是如此。臺灣的空氣像過濾了似的,感覺不到粉塵,透明度特別的好,你的視線所及,一定是遠在天邊,而不是近在眼前,讓人感到十分愉悅。街邊的樹,公園裏的花花草草,葉子上不沾灰塵。你走在街道上,基本看不到紙屑和煙頭,臺灣大街小巷的便利店的桌椅板凳,還是擺放食品的貸架,也都是乾乾淨淨,幾次都看到店員在沒有顧客的時候,就用抹布擦著;最反映一個城市乾淨標準的公用廁所都整潔無異味,考察團從高雄到臺北,不管進哪一座公共廁所,你一定聞不到一點廁所的味道。清潔工每時都在清洗,一些廁所還擺放著花草。所有的廁所都會配有衛生紙,幹手紙,或幹手機,甚至有配洗手液。在與臺灣民眾的交流中得知,臺灣乾淨環境的形成既有齊全的法規和配套的“垃圾不落地”政策約束所致,也有政府從1996年開始二十多年不間斷的循循教導使民眾形成了良好環保意識之功勞。在1997年,臺北市就首創“垃圾不落地”的處理辦法,即街頭不設垃圾桶和垃圾站,用垃圾車定時定點回收,主要做法:一是垃圾分類,居民要先把垃圾分成五類,裝入政府規定的垃圾袋裏,定時定點把垃圾送到環保部門派來垃圾車上。投放垃圾時會有人專門抽查居民垃圾分類,若不按規定,則會被處1200元至4500元新台幣的處罰;二是資源回收,每逢資源回收日,垃圾車後便有資源回收車供市民投置;三是垃圾清運,每日下午四點至晚上十點三十分,垃圾車將於固定路線與清運站停靠,供市民投置垃圾。在臺北,居民若是不購買指定垃圾袋,是不可以投放垃圾的。在垃圾費徵收方面,垃圾費隨袋徵收,即市民棄置的垃圾越少,用的垃圾袋越少,繳納垃圾費便越少,推行新政後,臺北垃圾銳減,成效明顯,從而推廣到全臺灣,營造了臺灣如此乾淨整潔亮麗的人居環境。、

  這次考察時間雖短,但印象很深,總的感覺是臺灣整體乾淨衛生、環境優美、文明禮貌、秩序井然。感覺臺灣的現代農業發展、社會基層治理和城市管理等很多方面值得我們學習與借鑒,但我感覺最重要借鑒的就是臺灣對依法行政的執著。不管是事關臺灣農業現代化發展基礎的農業土地管理、還是社區管理機制的有效運作和“垃圾不落地”政策的成功實踐都離不開嚴格的行政執法,嚴格的行政執法讓臺灣沒有荒廢了的耕地,嚴格的行政執法讓臺灣的社區裏鄰能安心於做好社區服務,嚴格的行政執法讓臺灣的環境衛生有了質的飛越。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堅持全面依法治國,要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所以,我認為我們要按照黨的十九大的新要求,加快法治政府建設,推進依法行政,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讓行政執法真正做到違法必究,不斷提高全民族法治素養和道德素質,這樣才能讓社會管理機制高效運轉,讓惠民政策惠及大眾,落實到位。(惠州市臺辦)

[責任編輯:馬一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