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關於“臺商徵信基金”、加強兩岸港口互聯互通……廈門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這麼説

2023-01-06 15:2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台灣網1月6日訊 近日,廈門市十六屆人大二次會議和市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分別在廈門人民會堂開幕。廈門市人大代表、集美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湯韻,廈門市政協常委、臺盟廈門市委副主委陳敏偉等代表、委員分別圍繞“改善營商環境 促進兩岸融合”、“促進涉臺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對標一流高品質建設廈門港”等兩岸相關議題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廈門市人大代表、集美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湯韻表示,“改善臺商在廈營商環境,是促進兩岸融合發展的關鍵。”她希望在助力臺企開拓市場方面降本提質增效,通過推廣“臺商徵信基金”、推進電子資訊等産業與臺企合作等方式,來實現有效提升。同時,建議提高在閩臺企法律服務水準,爭取早日實現一站式、多元化、全鏈條的臺企智慧財産權司法服務。“要大力促進臺企臺貨融入內銷與跨境‘走出去’,積極提升服務效能,便利臺企臺商在廈投資興業。”
  廈門市政協常委陳敏偉代表臺盟廈門市委發言指出,廈門是最早提出涉臺文化資源保護理念的城市,建議進一步發揮對臺窗口作用,運用新媒體技術,推動涉臺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可通過搭建多類型非物質文化遺産品牌數字傳播架構,建立涉臺文物、答嘴鼓、漆線雕、歌仔戲等文化品牌的數字化傳播平臺,開展“廈門市涉臺非物質文化遺産IP創新大賽”,挖掘涉臺文化遺産物質與精神內涵,突顯教育功能。可在廈門大學等高校成立“涉臺非物質文化遺産中心”,積極推動與相關文化單位合作,共同舉辦涉臺非遺的國際性學術論壇和文化節,培育涉臺文化遺産成為在廈高校文化研究特色。推動兩岸青年共建涉臺傳統文化,支援廈臺兩地青年定期開展非遺大型主題活動,共同策劃有溫度有深度的“非遺在社區”活動規劃,搭建非物質文化遺産創業就業平臺。
  廈門市政協委員張慧瓊代表民進界別活動小組發言説,廈門港是兩岸融合發展的橋頭堡,口岸經濟發展顯著。為應對新形勢,要對標國際一流,積極爭取政策支援,探索設立離岸轉運自由港區,參照海南自貿港實施更加便利的貨物監管模式;參照上海洋山港允許批准的外資船舶開展沿海捎帶業務;加強與高雄、臺中、基隆等港口貨物、通關資訊互聯互通。要推進內暢外聯,依託兩岸直航、絲路海運、北美幹線優勢,以廈門港為樞紐,通過海鐵聯運,建設內陸到臺灣地區、東南亞、美洲進出口貨物廈門轉机中心;用好過境運輸業務資質,吸引臺灣地區、東南亞進出口歐洲、中亞的貨物通過海鐵聯運過境廈門港;推廣多式聯運“一單制”試點,促進臺灣地區、海絲沿線國家物流標準互聯互通;建設對臺海運快件南向通道。(台灣網、廈門市臺港澳辦聯合報道)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