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年度回顧:2022年渝臺交流歷程中的難忘記憶

2023-01-06 14:2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台灣網1月6日訊 時光鐫刻堅實步伐,歷史見證壯闊行進。在剛剛走過的2022年,有太多渝臺交流交往點滴值得回憶。近日,重慶市臺辦以時間為線,盤點了2022年渝臺交流交往的難忘故事。
  1、漂洋過海祝福直抵人心 “雲端”拜年共話渝臺真情
  由重慶市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製作的《虎年春意鬧 渝臺同歡慶》新春拜年視頻在網上獲得近116萬餘次瀏覽量。在重慶的臺胞臺屬還以“一對一”定點傳送的方式,通過微信視頻號轉發給在島內的親朋好友,並通過他們在島內社交帳號上進行再次傳播,引得眾多臺灣同胞紛紛留言。
重慶市臺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給兩岸同胞拜年(圖片來源:重慶市臺辦)
  2、走訪調研在渝臺資企業
  為了解臺企疫情防控及生産經營情況,指導支援臺企穩定發展,有關市領導、市政府臺辦領導多次赴有關涉臺園區和臺企調研。
  3、渝臺兒女齊相聚共慶端午
  在端午佳節即將來臨之際,重慶銅梁荷和原鄉與臺灣彰化鹿港古鎮聯合舉辦渝臺雲上端午交流活動。此次活動吸引了渝臺兩地的書法愛好者、在渝臺商臺胞、兩岸婚姻家庭積極參加。兩地民眾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分享端午民俗文化,觀看線上龍舟競技,舉行書法展示、詩詞吟唱等互動活動。
  市政府臺辦召開在渝重點臺企代表端午座談會,溝通了解在渝臺資企業生産經營情況,聽取企業在生産經營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向在渝臺胞致以節日問候。富士康、英業達、廣達、仁寶、和碩、緯創、廈門銀行、富邦華一銀行、年代、百吉等15家在渝重點臺企代表參加了座談會。
  4、第二屆“蚩尤杯”兩岸文化藝術節——“親情中華印象九黎”新媒體作品徵集大賽
  7月8日,第二屆“蚩尤杯”兩岸文化藝術節——“親情中華印象九黎”新媒體作品徵集大賽啟動儀式在海峽兩岸交流基地重慶彭水蚩尤九黎城隆重舉行。此次活動面向海峽兩岸院校師生、文化藝術團體或機構、社會個人等新媒體原創創作者徵集以弘揚中華文化為主線、圍繞渝臺曆史文化底蘊,創作富有時代特色和創意的新媒體作品,超過90萬人次兩岸同胞線上觀看啟動儀式,推動兩岸深度挖掘和弘揚少數民族文化,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5、第六屆海峽兩岸岳飛文化夏令營弘揚岳飛精神
  從4月28日開營以來,在持續兩個多月的活動中,大陸地區12個省區市3000余名師生和臺灣地區221名師生通過線上交流、分散交流和集中交流等形式,以“精忠報國,忠孝傳家”為主題開展了多個交流活動,推動兩岸青少年共同回顧歷史、了解中華傳統文化、培養共同記憶。
  6、18名臺籍大學生在重慶開啟一個月的實踐活動
  第八屆臺灣大學生重慶實踐活動7月18日在重慶海峽兩岸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啟動。18名臺灣籍大學生進入廈門銀行重慶分行、重慶兩岸青創科技有限公司、臺晶(重慶)電子有限公司等16家公司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實習,通過社會實踐鍛鍊自我,也了解重慶這座城市。
  7、在渝臺資企業累計突破2000家
  今年重慶市臺辦狠抓穩臺資、招臺商、增經貿工作,1-9月全市新增臺資企業42家,合同臺資0.65億美元,實際利用臺資0.9億美元。截至9月,該市累計批准臺資企業達到2011家,累計合同臺資304.46億美元,累計實際利用臺資79.89億美元。重慶與臺灣貿易額為499.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
  8、“臺商大陸行—臺企西部行”活動在重慶開展
  7月25日,“臺商大陸行—臺企西部行”活動座談會在重慶舉行。此次活動邀請了惠州、溫州、成都、深圳等地的60余名臺商臺企代表。在3天時間裏,參訪團以鄉村振興、先進製造業等不同主題分組赴區縣開展考察。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盧紅,市政協副主席、民革重慶市委會主委王新強,中華中山文化交流協會秘書長、民革中央聯絡部部長張慶盈出席座談會並致辭。市政府臺辦主任陳全主持會議。
  9、舉行第二屆青少年專利孵化展
  8月22日,由重慶市臺辦等單位主辦,重慶鄧鴻吉創發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的第二屆青少年專利孵化展在重慶悅來國際博覽中心舉行開幕式。本次孵化展以“開放共用智創未來”為主題,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展出212件國內外優秀創意發明,組織專家團評選出展會作品金獎、銀獎和銅獎,創意發明系列教程《智創未來特愛發明》新書首發,舉辦兩場創意發明沙龍,現場簽約孵化3件創意發明作品,活動取得圓滿成功。
  10、第五屆兩岸融合發展(重慶)論壇引廣泛深入研討
  8月23日,第五屆兩岸融合發展(重慶)論壇以“共探融合發展共促民族復興”為主題,來自海峽兩岸的80余名專家學者通過線上線下方式進行廣泛深入研討,以民間學術交流方式,為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發揮積極作用。
第五屆兩岸融合發展(重慶)論壇開幕式(圖片來源:重慶市臺辦)
  11、月亮代表我的心 渝臺鄉親雲上中秋話團圓
  9月4日,渝臺兩地鄉親相聚一堂,在重慶江北區、涪陵區和臺灣彰化縣設置活動現場,三方連線共同舉辦“月亮代表我的心——渝臺雲上中秋話團圓”視訊交流活動。兩地鄉親們相聚雲端,望月抒懷、望月思鄉,暢敘親情、互衷腸。
  12、第十一屆渝臺藝術直航——2022渝臺青年華夏新銳藝術聯展
  活動由重慶美術館與臺灣華夏藝術畫院聯合主辦,臺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承辦。此次藝術聯展以“華夏墨韻”為主題,面向渝臺兩地師生、青年藝術創作者和藝術名家徵集到展現渝臺兩地城市景象、自然風光和風土人情的中國畫、書法作品近千幅,在臺灣藝術大學和彰化縣美術館展出精品400余幅,推動兩岸同胞共同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13、第五屆渝臺青少年體育(圍棋)交流活動以棋敘“情”
  以“圍棋融兩岸,文脈頌中華”為主題的“第五屆渝臺青少年體育(圍棋)交流活動”在重慶外國語學校和臺灣彰化縣埔心中學,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同步舉行。活動得到渝臺圍棋界、文化界、教育界相關協會的積極參與,渝臺兩地241所大、中、小學校的參賽學生和家長代表等近300人現場參加系列活動,線上線下累計近1000人全程關注參與。
  14、組織媒體開展“大陸臺企這十年”主題宣傳採訪活動
  9月上旬,組織中新社、重慶日報、重慶電視臺、華龍網、上游新聞等5家媒體、10名記者赴臺灣百吉集團、永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重慶理想液化石油氣實業有限公司等臺企參觀採訪,傾聽企業在渝發展這十年的感想與收穫。
  15、召開渝臺經貿交流合作聯席會暨重點臺資企業懇談會
  9月29日,重慶市臺辦組織召開渝臺經貿交流合作聯席會暨重點臺資企業懇談會,助力臺企實現高品質發展。市政府臺辦主任陳全,市經濟資訊委主任藍慶華,市金融監管局副局長吳恒和重慶銀保監局二級調研員丁衛權出席會議,華碩、達豐、英業達、仁寶、旭碩、緯創等10多家臺企負責人參加會議。
  16、在渝臺胞和國旗“同框” 深情表白祖國
  在10月1日國慶節之際,在渝臺胞用相機記錄與國旗“同框”的精彩瞬間,向祖國母親表達自己最真摯的祝福和最誠摯的愛意。
  17、“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展出渝臺交流元素
  為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于9月27日在北京展覽館開幕。展覽通過圖片、實物、模型等6000多項展覽要素向觀眾展示中國十年發展成就。“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中央展區展出重慶市政府臺辦選送的關於兩岸岳飛文化交流圖片和實物各1件。
  18、在渝臺胞熱議黨的二十大報告:對祖國統一充滿希望和信心
  10月16日在渝臺胞臺屬通過各類媒體平臺收聽收看了黨的二十大開幕盛況。大家紛紛表示,過去十年來祖國取得的非凡成就令世界刮目相看,讓每一個中華兒女振奮不已。現在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充滿期待,身在大陸的臺灣同胞對祖國的光明前景充滿希望,對兩岸必將統一信心十足。
  19、《大陸尋奇》電視片攝製組來渝拍攝 講好重慶故事
  《大陸尋奇》電視片攝製組一行,于10月29日至11月8日,歷時11天,先後赴酉陽縣、秀山縣、彭水縣、渝中區、南岸區等縣區點位進行拍攝,旨在講好重慶故事,正面推介我市形象和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鄉村振興情況。
  20、舉辦紀念兩岸開啟交流35週年系列活動
  今年是渝臺交流35年。自兩岸開啟交流特別是黨的十九大以來,重慶持續深耕基層、深耕經貿、深耕人文,推動渝臺兩地往來人員數量從零星點點發展到成千上萬,交流由探親訪友拓展到黨際、經濟、教育、文化、體育等各個領域,初步構建了全方位、多渠道、深層次的渝臺大交流格局,為推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增進同胞親情福祉、拉近同胞心靈距離發揮了積極而又獨特的重要作用。
  21、第十四屆“重慶臺灣周”順利開幕
  11月8日,克服疫情困難高品質舉行以“融入新格局、助力新發展”為主題的第十四屆“重慶臺灣周”,活動充分發揮渝臺深厚淵源優勢,拓展做實深耕基層、深耕經貿、深耕人文,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提升渝臺交流合作層次和水準。兩岸嘉賓600余人以線上和線下兩種方式參與了活動。
  活動期間,舉行了兩岸資訊通信合作發展研討會、第三屆海峽兩岸(重慶)青年融合發展研討會、第十屆“渝臺基層交流活動”以及“促融合創雙贏”澳門臺商重慶行暨首屆澳門臺青研習營活動等。
第十四屆“重慶臺灣周”開幕式現場(圖片來源:重慶市臺辦)
  22、全國第六個海峽兩岸産業合作區在重慶揭牌
  作為重慶市深化渝臺交流合作的又一新平臺,經國務院臺辦、國家發展改革委、工信部、商務部共同批復,重慶成功獲批全國第六個海峽兩岸産業合作區。
  23、“夜重慶 靚生活”兩岸網路新媒體主題宣介取得較好效果
  11月6日至8日,由重慶市政府臺辦與海峽兩岸交流中心聯合主辦的“夜重慶 靚生活”兩岸網路新媒體主題宣介活動邀請了華夏經緯網、臺灣全球新聞網、華龍網、重慶國際傳播中心等兩岸媒體以及部分臺青自媒體人來渝採訪交流。此次活動在中央電視臺、央視頻、台灣網、東森新聞雲、TVBS、中時電子報等15個兩岸主流媒體平臺以及自媒體人社交賬號發佈稿件138則,共累計超過600萬觀看次數,曝光量近1億人次,進一步展示了重慶城市新形象,講好了渝臺兩地融合發展故事。(台灣網、重慶市臺辦聯合報道)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