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掌上蜀show”第三季圓滿收官 兩岸新媒體人同講安逸四川故事

2020-11-16 13:5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部分採訪團成員在張飛廟前合影留念(圖片來源:四川臺辦)

  台灣網11月16日訊 “以前了解四川,都是靠網路。這次活動讓我立體式體驗並觀察到了川東經濟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10月25日,在四川成都雙流國際機場,臺灣青年韋廷與第三季“掌上蜀show”兩岸新媒體體驗採訪團其他夥伴依依不捨地道別,並約定今後一定再來四川看看。在送別和約定的揮手中,第三季“掌上蜀show”活動圓滿收官。

  在為期8天的時間裏,由20位兩岸媒體記者和特約臺灣青年拍客組成的採訪團走進四川成都、遂寧、南充、巴中,感受歷史文化,見證鄉村振興,遊覽自然風光,體味川臺合作,並通過新媒體平臺與臺灣同胞分享四川故事。

  臺青變身帶貨“主播” 從“買買買”中看脫貧故事

臺青體驗直播帶貨(圖片來源:四川臺辦)

  在四川遂寧市蓬溪縣拱市村,採訪團的臺青們紛紛化身“鄉村主播”進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臺式叫賣”,同農戶一道推介當地的富硒“金薯”、佛蓮大米等特色農産品。一個小時的直播共售出260件商品。

  為了做好這次直播,臺灣青年書豪做了很多準備,“希望能夠真正為當地增收出一點力,而不是玩玩而已。”書豪表示,能夠採用當下最熱門的新型行銷模式為拱市村村民做點事,對他而言是一次非常寶貴的體驗。

  透過直播帶貨,臺灣青年“森哥”看到當地産業扶貧的歷程與故事。“在跟當地工作人員聊天的過程中,我才知道,扶貧的每一步都不是那麼簡單和容易的,非常考驗幫扶幹部的能力。”

  除了從“買買買”中看脫貧故事,採訪團還在位於南充閬中市的五龍村,通過探尋大山深處的“網紅”民宿咖啡館,見證了當地的脫貧與振興。 

臺青喬昕與兩位“村紅”婆婆聊脫貧故事(圖片來源:四川臺辦)

  在那裏,採訪團見到了靠吃上“旅遊飯”脫貧的兩位“村紅”——王素清婆婆和杜雲珍婆婆。2017年,當地政府在徵得兩位老人同意後,邀請專業團隊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將其院子改造升級為“網紅”民宿。兩位婆婆搖身一變成為手衝咖啡師,既有務工收入,還能得到民宿受益分紅,他們的日子過得閒適和幸福。

  “婆婆,你們做咖啡多久了?喜歡這種新的生活方式嗎?”採訪團成員對兩位“村紅”婆婆展現了濃厚的興趣,邊品咖啡,邊聊故事。臺灣ETtoday新聞雲記者魏有德有感而發:“不加糖的咖啡雖然苦,但是沒有以前的日子苦。在當地的扶貧政策下,兩位老人過上了好日子,同時也獲得了身心上的滿足。”他還説, “五龍村正在成為旅遊的新去處。這樣的農旅融合,帶動了村民精神及物質生活的提升,也譜寫出了四川大山裏農村生活翻轉的奇妙篇章。”

  臺灣女婿養殖龍蝦 臺青垂釣體驗讚川臺農業合作

  走進巴中市恩陽區柳林鎮過街樓村的川臺緣特色澳蝦養殖基地,空氣中瀰漫的鮮香味不斷挑動著採訪團成員們的味蕾。

  鹽焗大蝦、蒜蓉龍蝦、麻辣香蝦……一頓龍蝦盛宴讓大家“大飽口福”。除了純“吃”,採訪團臺青們還親自上陣,體驗了一次“釣蝦”,臺商蔡政諭還向採訪團分享了這些年在川的情緣與幸福。

臺商蔡政諭(中)與臺青互動交流(圖片來源:四川臺辦)

  “作為巴中女婿,我在2013年的時候來到了巴中。我很喜歡這裡。”蔡政諭表示,川渝人喜愛小龍蝦、這裡的氣候條件也適合養殖澳洲小龍蝦,讓他看到了商機。2017年,蔡政諭成立川臺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致力於把“有肉的大塊頭”澳洲小龍蝦帶給大眾。目前,澳蝦主要銷向成都、重慶、西安。

  蔡政諭告訴採訪團,企業的發展與政府給予的支援幫助密不可分,尤其在産業路硬化、基地用電改造、協助解決生産生活用水等方面,獲得了150多萬元的政府資金支援,幫助企業平穩度過初創波動期。企業也為當地村民提供了許多就業機會,並通過土地流轉促進當地村民增收。在與蔡政諭的交談中,採訪團成員感觸頗深,“確實體會到了當地政府對在川臺商的幫助和友好,也看到了四川的鄉村原來可以如此美好愜意。”

  巴蜀歷史文化新體驗 “讀萬卷書更要行萬里路”

臺灣ETtoday新聞雲記者魏有德、臺青宇婕在萬卷樓了解《三國志》歷史(圖片來源:四川臺辦)

  “能夠到漢桓侯祠體驗三國文化,對我這樣的‘三國迷’來説,有著很大的啟發和收穫。”站在閬中古城的張飛廟旁,臺灣ETtoday新聞雲記者魏有德意猶未盡,“還想再逛逛,還想再回味”。

  此次四川行,多彩的巴蜀文化也給採訪團留下深刻印象。欣賞由國家非遺“川北王皮影”手法表現的三國故事、在《三國志》作者陳壽治學和歸隱地“萬卷樓”換上漢服上演“穿越劇”,觀看國家非遺“川北大木偶”表演,了解與寶島布袋戲的區別,走進保寧醋博物館體驗釀醋非遺文化……一系列巴蜀歷史文化新體驗,讓採訪團成員直呼“過癮”,紛紛表示能跳脫出書本,來到實地,感受四川厚重多元的歷史文化很有意義。臺青韋廷十分鍾情“三國文化”,他直言,“這次深度了解到《三國演義》之外真實的三國和歷史故事,真的超值”!臺青李喬昕表示“讀萬卷書,更要行萬里路,只要多來大陸走走,就能真切感受這裡的‘地大物博’”。

 

採訪團體驗醋曲製作(圖片來源:四川臺辦)

  融媒體作品發力 兩岸新媒體人同講四川故事

  在本次活動中,採訪團成員不僅是體驗者,更是傳播者。“Vlog看蜀show”、“臺青尋寶show”……大家以新聞、博文、短視頻、航拍等多元形式,在多個媒體平臺上傳播融媒體作品,分享在川的所見所聞。

採訪團體驗川北大木偶非遺文化(圖片來源:四川臺辦)

  在四川省大木偶劇院,當大木偶靈活地拿起毛筆,寫起“兩岸一家親”的書法時,現場瞬間被點燃,採訪團全員拍手叫絕。臺青書豪用vlog形式,記錄下了這精彩的瞬間,“希望臺灣朋友能夠通過我的視頻,了解一個更為鮮活的四川。”

採訪團採訪“臺客樂團”“蓉漂”故事(圖片來源:四川臺辦)

臺青韋廷與書豪在光巴中霧山拍攝新媒體作品(圖片來源:四川臺辦)

採訪團“打卡”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圖片來源:四川臺辦)

  採訪團成員、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海峽飛虹中文網記者霍建陽表示:“我們計劃以臺灣青年的視角,推出鄉村振興、三國文化、自然風光等多個視頻專題,帶著大家循序漸進地了解四川”。臺灣ETtoday新聞雲記者魏有德將四川行所見所聞,分“川農翻身”“藝饗四川”“巴蜀三國”三個專欄進行了精彩報道。據統計,截至目前,活動形成了豐碩的報道成果,原創圖文報道18條,短視頻作品55件,社交推文50余條,形成了“專業媒體兩岸傳播平臺+臺青社交媒體賬號+微博#2020掌上蜀show#話題討論+“掌上蜀show”第三季網路專題”的全效傳播矩陣,取得了較好傳播效果。

  8天的四川之旅讓採訪團成員深深難忘。“這幾天的收穫頗多。不僅從視覺上欣賞了四川之美,感受到川臺深厚情緣,還有機會了解每一個地方的風土人情和歷史淵源。以後提起四川,不只是想起‘熊貓’和‘辣’了。”臺灣青年邱宇婕直呼,“四川確實名不虛傳,期待第四季活動再來!”(台灣網、四川省臺辦聯合報道)

[責任編輯:房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