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試驗區在湛江揭牌

2020-11-02 10:0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試驗區(湛江)揭牌儀式。(廣東省臺辦供圖)

  台灣網11月2日訊 10月28日,“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試驗區揭牌暨研究實踐所開班”活動在廣東省湛江市舉行,投身試驗區建設的兩岸涉農企業、基層鎮村一線和對口幫扶單位等120余名領導嘉賓代表匯聚一堂,聚焦“兩岸融合發展應通盡通”時代命題,助力鄉村振興,積極探索兩岸鄉村融合發展的新路。

  此次活動以“兩岸融合探新路,落實落細在鄉村”為主題,由廣東省政府臺辦與省農業農村廳共同主導,湛江市臺灣事務局、湛江市農業農村局、雷州市人民政府、遂溪縣人民政府、徐聞縣人民政府、廣東茂德公集團、廣東北部灣農産品批發中心有限公司和徐聞縣連香農産品農民專業合作社共同承辦。

  廣東省政協副主席、廣東省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會長林雄出席揭牌儀式,他指出,創建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試驗區,是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廣東打造對臺基層和民間交流新平臺、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有益探索和嘗試。

  據了解,2019年6月,首個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試驗區落地廣東清遠,林雄帶隊實地調研後表示,“百聞不如一見,試驗區的合作框架、運作模式和工作抓手總體上是可行的,開端也是良好的。”他説:“兩岸同胞投身試驗區建設熱情很高,令人振奮。這次湛江海峽兩岸試驗區如期揭牌,不僅是清遠模式的簡單複製,還有不少創新之舉。”林雄還就如何把海峽兩岸鄉村發展試驗區建設做實、做細、做久,提出意見和希望。他表示,試驗區是基於農業農村農民的綜合體,鄉村經濟、鄉村法治、鄉村文化、鄉村治理、鄉村生態等諸多領域和業態,都可以成為試驗區建設的沃土良田和生動實踐。

  國臺辦海研中心辦公室主任趙奕山在揭牌儀式上評價了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的重大現實意義。他指出,兩岸關係發展的根基在民間,動力在基層。深化兩岸融合發展,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需要兩岸各界,特別是基層與民間的共同參與、共同投入、共同分享。

  趙奕山説:“廣東是祖國大陸與臺灣交流融合最緊密的地區之一,秉持‘兩岸融合探新路,落實落細在鄉村’的創新精神,在全國率先推出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試驗區的‘自選動作’,這是從廣東實際出發開展對臺工作的創新之舉,開闢了粵臺兩地民間和基層交流融合新的渠道、新的平臺。”

  據介紹,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試驗區是一個集對臺工作與鄉村振興、民生與民心、對臺工作實務與涉臺研究于一體,重在建設、長期經營的系統工程,採取“省指導、市統籌、縣主導、鎮村主辦、臺研機構智力支援”的運作模式。此次湛江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試驗區立足湛江特色資源優勢,選取徐聞縣曲界鎮龍門村、雷州市龍門鎮足榮村和遂溪縣嶺北鎮城裏村“三縣(市)三鎮三村”“三個板塊”作為試驗區的核心區域。

  廣東省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農業委員會會長林炳煌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自2019年首個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試驗區落地廣東清遠後,廣東和臺灣在實際實踐兩岸鄉村融合的過程中,共簽訂了9項框架協議,“我們正在執行協議當中制訂的工作內容,希望通過這樣的探索,規範兩岸的農業合作。合約中有內容、有目標、有時間,我們可以以此來確認,多少時間內,達到什麼樣的成果。”

  對於兩岸之間從農業方面進行合作,中山大學教授、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徐俊忠則表示,“從民生介入,是非常好的方式。”他説:“兩岸民間交流合作的意願強烈、潛力巨大、空間廣闊,且粵臺兩地農業互補性強,合作潛力巨大,臺灣農業農村的管理體制機制對廣東亦有借鑒性。”

  在徐俊忠看來,試驗區的揭牌,豐富了粵臺合作的形式,把兩地互利合作深入到了農業農村工作和民生領域。他希望,試驗區在粵臺合作的體制機制方面求創新、求突破,形成更多可複製、可借鑒、可推廣的經驗。

  在當天的揭牌儀式上,新黨榮譽主席郁慕明通過視頻對湛江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試驗區揭牌表示由衷讚賞和熱烈祝賀。他指出,湛江和臺灣,都曾經飽受西方列強侵佔,有著更為深沉的共同歷史記憶,是中華民族抵禦外侮、追求國家一統基因譜係的生動詮釋。他説:“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試驗區在湛江落地,‘一畝三分紅土地,共話共育桑麻長。’”

  活動當天,試驗區各相關合作方共同簽訂了合作項目。借助精準扶貧對口幫扶平臺,佛山市臺港澳辦與湛江市臺辦簽訂了聯動聯創、共建共用湛江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試驗區協議。(台灣網、廣東省臺辦聯合報道)

[責任編輯: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