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第四屆兩岸學生大熊貓保育實習體驗營”開營 32名學子赴川給大熊貓當“鏟屎官”

2019-08-13 14:0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四川省臺辦副主任趙宇和大熊貓基地黨總支副書記譚洪明向學生授營旗(圖片來源:四川省臺辦) 

  台灣網8月13日訊 8月12日,2019年“第四屆兩岸學生大熊貓保育實習體驗營”在都江堰熊貓谷開營。本次活動以“看熊貓看四川”為主題,主要圍繞“開展大熊貓保育體驗、探秘大熊貓國家公園、拍攝大熊貓宣傳影片”展開,吸引了兩岸20所大學的32名大學生參與。

  在為期8天的行程中,同學們將為大熊貓親手準備窩窩頭食物,既當營養師,又當“鏟屎官”。在與大熊貓相處過程中,他們會更深入了解大熊貓的保護工作,互相探討大熊貓的保護策略。

  臺灣學子來川 給大熊貓當“鏟屎官”

  臺灣世新大學傳播匯流學系學生鄭鈺玲是大熊貓的鐵粉。她從小非常喜歡動物,尤其喜歡大熊貓。“我心情不好時,就打開手機看大熊貓大口大口吃竹子的視頻,心情就開朗些了。”這次她來到大熊貓的故鄉,一想到有機會跟大熊貓喂食,還可以當“鏟屎官”,就特別激動。

  她表示,要好好利用這次機會,除了認識大熊貓,也要深度感受四川巴蜀文化,享受四川美食,學説“四川話”。

  據悉,這32名學生中有16名來自臺灣,分別來自臺灣大學、臺灣中國文化大學等11所高校。16名大陸學生則由央視網熊貓頻道協助在網路公開招募和四川學校推薦,分別來自北京大學、四川文化藝術學院等9所高校。

  “大熊貓”是活動的關鍵詞。同學們將前往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都江堰繁育野放研究中心(熊貓谷)、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臥龍基地開展大熊貓保育知識學習之旅、大熊貓愛心飼養體驗之旅等系列保育實習體驗活動。

  不僅看大熊貓 還要用視頻記錄在川點點滴滴

  除了與大熊貓親密接觸,同學們還將拍攝短片,記錄四川之行的精彩瞬間。

  在大熊貓保育實習體驗活動過程中,兩岸學生分組協作完成一部5分鍾大熊貓保育與宣傳主題影視短片,在結營儀式暨成果發表會上重點呈現。此外,他們將製作《熊貓冷知識vlog》視頻,在兩岸“抖音”軟體推廣。

  實際上,此行不僅有大熊貓,還有很多豐富的行程。他們將參觀都江堰水利工程、廣漢三星堆博物館,感受古蜀人的智慧;去映秀鎮、水磨鎮了解汶川大地震的災後重建新貌;在成華區臺灣青年創業孵化基地華燦工場成都空間座談,了解大陸發展機遇。同時,他們也不會錯過成都的網紅打卡地,如杜甫草堂、浣花溪公園、春熙路、太古裏、寬窄巷子等。

  據悉,該活動由四川省臺辦和省林草局共同主辦,是2019年我省對臺交流重點項目,也是四川自2016年以來圍繞大熊貓持續舉辦的兩岸青年交流品牌項目。項目實施以來,已有兩岸20多所大學88名學生參與了活動。

  大熊貓牽線 加深川臺青年友誼

  大熊貓萌寵牽線,讓兩岸學子走到了一起,增加了友誼。

  臺灣中國文化大學大陸合作部部長蔡佳麟舉例説,前幾年參與過活動的臺灣大學生現在依然在問“戴麗怎麼樣了?”戴麗是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的一隻特殊大熊貓,她只有三條腿。

  他相信,這8天時間將成為同學們人生中一段非常不一樣經歷。他們可能在與某一隻大熊貓的相處中,建立深厚的感情。他希望兩岸學子不僅看到大熊貓在數量上有所增加,也要認識到研究人員和工作人員的默默付出。

  蔡佳麟希望兩岸學子借此機會可以互相認識,加深友誼,並風趣表示“有脫單計劃的也可以了解一下。”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黨總支副書記譚洪明表示,在克服繁育難題之後,大熊貓保護事業將進入新的征程,即大熊獵野化放歸研究。他希望通過此次活動可以密切兩岸及川臺兩地大熊貓情緣連接,促進兩岸學生加深彼此了解和友誼,增進臺灣青年學生對祖國大陸的認同。

  四川省臺辦副主任趙宇表示,兩岸關係好,臺灣同胞才能有更好的發展前景和福祉。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才能為兩岸青年的未來營造更加良好的環境,創造更多的機會。趙宇邀請臺灣學子把四川作為就業創業的起步地,表示四川正積極貫徹落實 “31條措施“和“川臺70條”,為臺灣青年來川創業發展提供平臺,創造條件。(台灣網四川省臺辦特約通訊員 鄧童童/文 雷遠東/圖)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