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話語體係 合力推動共同富裕
作者:國研經濟研究院課題組
編者按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透徹研究、科學闡釋、充分宣傳“什麼是共同富裕、為什麼要推動共同富裕、如何實現共同富裕”,是擺在智庫和媒體面前的重要任務。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共同富裕的係列重要論述精神、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中共寧波市委宣傳部和寧波日報報業集團組建課題組,立足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實踐,實施構建“在寧波,讀懂共同富裕”話語體係。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指導下,課題組聚焦“七條跑道”研究共同富裕路徑,並對推動共同富裕的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和傳播創新進行了探索,力求深入闡釋共同富裕的內涵外延和實現路徑,從高質量發展、收入分配、區域協調發展、公共服務供給等方面深度剖析各領域的路徑機遇、面臨挑戰及應對之策。本版推出相關研究成果,以期為全國實現共同富裕提供參考借鑒。
聚焦“七條跑道”,揭示共同富裕路徑
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智庫和媒體應發揮合力,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聚焦“七條跑道”,研究、揭示共同富裕的新路徑、新模式、新機制。
第一條“跑道”:聚焦做大做好“蛋糕”。共同富裕建立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之上,只有把“蛋糕”做大做好,共同富裕的基礎才能築牢;只有做大“蛋糕”,才能分好“蛋糕”。共同富裕追求的是效率和公平,“富裕”主要體現效率,追求做大“蛋糕”,“共同”側重體現公平,要求分好“蛋糕”。要加強對各地實體經濟、數字化改革等領域的研究與報道,重點關注這些領域如何創新活力、挖掘後發潛力,釋放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激發各種要素的創造性潛能。
第二條“跑道”:聚焦促進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務優質共享。公共服務是人民群眾對共同富裕需求最迫切的領域之一。一個共同富裕的社會,應該是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把人民滿意作為衡量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扎實推進社會建設,切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呼、我有所為”。應聚焦“一老一小”等民生問題,深入剖析如何通過“補短板、促均衡、兜底線”推進共享優質公共服務,重點關注醫療、教育、文化、體育、養老等“軟基建”問題,促進公共服務水平切實提升。
第三條“跑道”:聚焦打造橄欖型社會結構。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初次分配講效率,再分配講公平,第三次分配講自願。打造合理、有序、中間大、兩頭小的橄欖型社會結構,才能為共同富裕奠定堅固基石。應重點圍繞“擴中、提低”改革領域,研究、報道各地如何加快構建促進共同富裕的公共政策體係,制定實施針對性計劃,推動更多人進入中等收入群體行列。
第四條“跑道”:聚焦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縮小地區、城鄉、收入“三大差距”是共同富裕的題中之義。當前,我國實現共同富裕最短的短板在西部地區、農村、山區和海島。今後,如何通過鄉村振興實現城鄉融合,促進生產要素、產業、最終產品在城鄉間均衡配置,從而促進城鄉均衡發展;怎樣通過鄉村振興使廣大農民享有更好的公共服務,使區域發展更加平衡、協調、包容,是重要研究方向、傳播內容。
第五條“跑道”:聚焦“富口袋”也要“富腦袋”。實現共同富裕,必須在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不斷提高的基礎上,積極回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強烈訴求,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此方面,有諸多值得關注的課題。例如,完善精神共同富裕的指標和評價體係,推動實現精神富有;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保護與弘揚,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推動構建高品質公共文化服務體係,用優秀文化凝聚磅薄力量。
第六條“跑道”:聚焦“兩山”理念轉化實踐。共同富裕離不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必須建立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基礎上。近年來,各地在落實“兩山”理念、推動可持續發展方面有許多創新探索:能源“雙控”、全域治水、國土綠化美化、低碳城市建設、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建立以GEP考核為基礎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探索“兩山銀行”模式;建設數字化生態環境監測網絡,搭建生態係統數據資源庫……應該對這些實踐進行跟蹤報道、深化研究,從中探尋可推廣的經驗與規律。
第七條“跑道”:聚焦數字化改革牽引。當前,各地紛紛聚焦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重大改革、重大平臺、重大政策,加快數字社會領域的係統重塑和綜合集成;構建“整體智治”體係,打造智慧城市、智慧社區、智慧鄉村,持續健全網格化精細管理,保障人民安居樂業。可重點關注這些重大變革,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增添“數智力量”。
合力推動共同富裕實踐創新與傳播創新
充分發揮平臺優勢,高水平打造共同富裕理論研究陣地。當前,全國各地為實現共同富裕展開了大量實踐,涌現出很多新路徑、新方式、新成效。可依托國家高端智庫,各地區、各領域、各行業重點智庫等研究機構力量,聯合媒體機構,搭建以共同富裕為主題的理論研究、政策咨詢平臺,發揮各自優勢,係統開展共同富裕專題研究,陸續推出係列研究成果,沿著“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螺旋上升通道,推動實踐經驗上升為理論認識。例如,寧波依托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力量,由國研經濟研究院東海分院承辦寧波共同富裕研究中心,係統開展共同富裕專題研究,已編撰出版《在寧波 讀懂共同富裕(2022)》智庫報告,係統總結寧波共同富裕標志性成果,全面展現共同富裕的寧波實踐路徑。
推動研究成果向政策轉化,打開共同富裕頂層設計通道,解決群眾身邊急難愁盼問題。發揮平臺優勢,開展深度調研、個別走訪、數據挖掘與分析,圍繞共同富裕的關鍵問題、要點難點開展研究與報道,進而形成對策建議、推動政策制定與實施。寧波共同富裕研究中心建立“全面覆蓋+精準畫像”監測評價體係,建立共同富裕基礎數據庫,形成數十項研究成果,其中部分已轉化為政策推廣實施。
構建政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探索理論與實踐之間的轉化路徑。要把研究成果應用和報道重點聚焦在新農村建設、制造業、社會治理等關鍵領域,為理論指導下的實踐創新探路,切實增強群眾幸福感獲得感。例如,國研經濟研究院東海分院與民營企業合作開展“共同富裕幸福示范村計劃”標桿項目,已在浙江省慈溪市匡堰鎮倡隆村落地,力爭打造成為浙江省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試點典型示范項目。
加強共同富裕話語傳播陣地建設,拓展傳播渠道,把握主流傳播話語權。媒體須整合報、網、端、微、屏、播資源,運用圖文、視頻、H5等多種傳播手段,構建全方位立體化沉浸式傳播矩陣。利用百姓喜聞樂見的新媒體平臺及時發布共同富裕的要聞和舉措,推出專題專欄,充分展現各地矢志實現共同富裕的動人場景、喜人進展,全面擴大影響力、吸引力、感召力。可探索東西部媒體協作,以對口協作為基礎,跨地域設立“共同富裕鄉村觀察點”,聯合跟蹤記錄對口協作背景下的鄉村發展變化動態。智庫應跟進研究,全程提供智力支撐。例如,寧波注重以全民閱讀推進共同富裕文化示范先行建設,推出“書記領讀”行動,向市民推薦好書、分享閱讀心得。該行動係列短視頻及相關推文在當地點擊量達300萬次,當地還借此探索出豐富數字閱讀應用場景、構建城市數字文化生活平臺的新路徑。
開展共同富裕群眾滿意度調查,構建“共性+個性”公共政策工具箱。共同富裕必須百姓可感,而只有深入群眾、傾聽民情,才能推動共同富裕的實事做到群眾心坎上。可通過組織多類型線上線下群眾調查、民意徵集,暢通群眾對共同富裕的訴求通道,讓政策的制定與實施更加精細化人性化,既考慮共性,又照顧個性。例如,寧波發揮智庫和媒體作用,組織“浙里甬有”群眾滿意度調查,覆蓋寧波10個區縣(市)62個街道、74個鄉鎮、471個社區、1236個村,參與調查的群眾對善育、優學、頤養等充分表達了自身看法和意見建議。
構建共同富裕話語體係的思考與建議
係統化構建、協同性推進。積極推進共同富裕話語體係與目標體係、工作體係、政策體係、評價體係建設。以重大課題為牽引,突出基礎性、戰略性、引領性、前瞻性和群眾關注熱點問題,加強對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的體制機制和政策、未來產業引領高質量發展的重點領域和發展路徑、未來鄉村建設的路徑和重點場景、社會組織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等領域研究,有序組織,分頭落實,係統總結共同富裕標志性成果,不斷迭代完善,推動各地模式轉化為具有普遍意義的實踐方案。
理論性支撐、實踐性轉化。構建政、產、學、研、媒協同創新機制,探索報道、研究、政策、實踐之間的轉化路徑。媒體可主動與各級各類相關智庫及研究機構合作,組織研討,舉辦論壇,匯集專家觀點、提供決策建議,為各地推進共同富裕提供有深度、有高度、接地氣、可復制的具體方案。
分眾化傳播、國際化表達。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傳播方式、互動方式,讓更多社會成員融入共同富裕建設中來,感受溫暖、體會變革。注重針對不同人群、不同區域、不同國家的精準傳播,搶佔共同富裕立體傳播矩陣制高點。通過輿論陣地建設、國內外多渠道傳播、線上線下形式創新等多種舉措,全面展示共同富裕標志性成果背後的中國故事和中國經驗。
總之,要講好共享與發展的共同富裕故事,向世界發出中國聲音、提供中國方案,堅持國家所需、“智媒”所能、群眾所盼、未來所向,打造一批共同富裕話語體係的標志性成果,以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為根本,讓人民群眾真切感受到共同富裕看得見、摸得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