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抗疫鬥爭 要算大賬看優勢

2022-11-17 08:16: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原標題:算大賬  看優勢

  截至11月14日,全國冬小麥已播95.4%,接近尾聲;11月15日,全國貨運物流有序運作,全國高速公路貨車通行740.33萬輛,環比增長4.02%;“雙11”當天,全國郵政快遞企業共處理快遞包裹5.52億件,是日常業務量的1.8倍……一系列穩實的數據從一個側面表明,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足、迴旋餘地廣,我國疫情防控有良好的成本效益比。

  抗疫鬥爭具有複雜性、艱巨性、反覆性,考驗耐心、檢驗實力、比拼耐力,更意味著艱辛的付出。如何看待我國抗疫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確定的總策略總方針?關鍵要算大賬,算總賬。

  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是判斷疫情防控成效的首要標準。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流行了近三年,幾乎每個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但從發病率和病亡率兩個指標看,中國人受到疫情的影響是全球最小的。正因為始終堅持動態清零,我們才保證了極低的發病率和病亡率,讓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護。這無可辯駁地證明,堅持動態清零是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最好踐行。

  在大流行的疫情面前,保障更廣範圍、更大人群、更為長遠的利益,是最符合成本效益的。疫情面前,我們堅持“寧可暫時影響一點經濟發展,也不能讓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受到傷害,尤其是要保護好老人、孩子”。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每人平均醫療資源數量、醫學技術水準雖然都有一定差距,但這兩年每人平均預期壽命穩步上升,2020年我國居民每人平均預期壽命達到77.93歲,較2019年上升0.63歲,2021年則提高到78.2歲。能取得這樣的成績,科學有力的疫情防控政策舉措功不可沒。

  抗疫鬥爭,要算眼前賬,更要算長遠賬。從短期看,以快制快處置突發疫情,嚴防外溢擴散和規模性反彈,難免會對發展造成一定的暫時影響,但放眼長遠,換來的將是更健康持久的發展。實踐充分表明,堅持動態清零,絕不是發展的阻力,而是發展的助力。動態清零是綜合社會成本最低的抗疫策略,如果算總賬,我們的防疫措施是最經濟的、效果最好的。

  還要看到,實現動態清零,我們有足夠的優勢。黨具有無比堅強的領導力、組織力、執行力,是風雨來襲時全體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能夠集聚起萬眾一心、共克時艱的磅薄力量,從容應對各種複雜局面和風險挑戰。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具有非凡的組織動員能力、統籌協調能力、貫徹執行能力,是抵禦風險挑戰、聚力攻堅克難的根本保證,能夠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辦難事、辦急事的獨特優勢,號令四面、組織八方共同應對。中國人民具有不屈不撓的意志力,是戰勝前進道路上一切艱難險阻的力量源泉,面對風險挑戰總是能夠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築起“銅墻鐵壁”“鋼鐵長城”“堅固防線”。我們打贏武漢保衛戰、打贏大上海保衛戰,得益於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長期積累的綜合國力,得益於危急時刻能夠最大限度運用我們的綜合國力。我們長期積累的雄厚物質基礎、建立的完整産業體系、形成的強大科技實力、儲備的豐富醫療資源,能夠為常態化疫情防控提供堅強支撐。歷經近三年的抗疫鬥爭,我們積累了豐富的防控經驗,磨礪了責任擔當之勇、科學防控之智、統籌兼顧之謀、組織實施之能。儘管防控形勢仍然嚴峻,但我們完全有基礎、有條件、有能力實現動態清零,打贏常態化疫情防控攻堅戰。

  堅持就是勝利,團結就是力量。堅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堅定不移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定不移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堅定不移貫徹“動態清零”總方針,堅決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堅決克服麻痹思想、厭戰情緒、僥倖心理、鬆勁心態,抓實抓細疫情防控各項工作,我們就一定能鞏固疫情防控重大戰略成果,實現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