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好記者講好故事:講好中國人的故事

2022-11-09 08:24:0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字號

  作者:殷陸君(中國記協國內工作部主任)

  11月8日晚,《好記者講好故事——2022年中國記者節特別節目》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來自全國各地的好記者講述的好故事,呈現出一個生動立體全面的今日中國,展示了一個個普通人奮進新時代、邁向新征程的故事。

  作為時代變遷的感受者、見證者、記錄者,這些新聞工作者為觀眾帶來一段段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鮮活故事,讓我們感受到一種強大的時代精神力量,這也再次印證:做好記者是新聞基石,講好故事是時代要求。

  長城新媒體集團楊亞紅將鏡頭聚焦于河北馬蘭村的孩子們,從大山深處到冬奧舞臺,馬蘭孩子們淳樸的歌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勝利的真誠抒懷;河南日報董娉,通過四代閨女坐高鐵、三代司機開火車的幸福回憶,串聯起“米”字形高鐵網的建成軌跡,激蕩與祖國同行、與時代共進的動人心曲;七年追蹤報道,湖北廣播電視臺郝晉輝講述了湖北小鄉村峒山村村民的生活大變化,致力於實現鄉村振興發展的村民們,靠“蝦稻共生”技術走上致富路……新華社眭黎曦在突發事件的一線記錄事實,在疫情中逆行報道真相,回擊惡意的歪曲與抹黑,走到國際輿論戰場的一線,展現記者的“鐵肩”“道義”;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王琢舒走到軍事演習的一線、走到邊防巡邏隊伍中,走到離硝煙最近的戰位上去,忠實記錄強軍路上官兵們的剛健昂揚;新疆克州廣播電視臺伊帕爾阿卜力米提走到基層黨組織中,深入採訪53歲新疆共産黨員阿布都加帕爾猛得的付出與堅守,把基層黨員的形象“擦”得更亮;中國石油報社記者徐遠震用十年時間行走30萬公里路途,走到普通人的生活中去,讓中國人在追夢圓夢路上的形象熠熠生輝……

  一個個普通人的故事,一幀幀生動的場景,折射出十年來黨和國家取得的一系列歷史性成就,讓我們看到屬於這個時代的一個個高光時刻,更看到了記者們透過現象、挖掘內涵、提煉本質的強勁功力和思考人生、展現使命、彰顯擔當的精神風采。

  鏡頭調轉到幕後的新視角,讓我們看到一條條新聞背後的一個個動人故事,見證無數優秀新聞人一路的成長。人民日報通過一次次創意十足的互動活動、一個個媒體傳播方式的創新,讓新媒體報道充滿溫度;山東廣播電視臺紀錄片《長山列島》記錄了長島十年換新顏的故事,用生動的實例講述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道理;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吾家吾國》節目通過國之大家的人生故事和感悟講述出:家國情懷是中華優秀文明的發展基因,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力量源泉。新聞工作者就是要把堅守事業、堅定信仰、堅忍精神傳播出去,在觀眾心中真誠傳遞。

  胸中有黨,眼裏有光,腳下有泥,心中有夢,是對一名好記者的要求。用筆、用鏡頭記錄,用情、用心報道的記者們,以紀實影像的畫面和娓娓道來的講述,記錄下新時代中國人民的奮進歷程;以紀實採訪的形式挖掘人物故事,為時代畫像立傳……作為離時代最近、離人民最近、離現場最近的人,他們用新媒體技術將時代主題講得鮮活。傳播人民心聲,講述生動故事,傳遞深情溫暖,讓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地開花,“飛入尋常百姓家”。

  “好記者講好故事”節目深入挖掘觀眾喜聞樂見的精彩內容,通過緊跟時代性的創新表達,讓節目不單單停留在講述的層面,更引導觀眾去關注故事背後潛藏著的精神意味。節目表達方式充滿了創新與巧思,形式多樣的短片用文字與影像記錄下新聞工作者的職業理想與思考;現場連線聆聽一線群眾的心聲、講述普通群眾的故事;節目播出前的《記者答記者問》直播活動讓人眼前一亮,優秀記者走到鏡頭前互相交流碰撞,讓記者的聲音更洪亮、讓記者的形象更鮮活。更令人稱道的是創新表達形式,讓專題有煙火氣,有文藝范,讓人在聽覺和視覺上既有美味道又有愉悅感,恰到好處地提升節目內容的精彩講述。內容和形式的巧妙結合,創新與傳承的有機融合,讓社會教育節目充滿時代心、青春氣、現代味,用內容的吸引力、感染力讓尋常故事變得有筋骨、有分量、有溫度,讓我們感受到了主流媒體的初衷誠意,彰顯出不一般的文化品位。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強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塑造主流輿論新格局。堅守中華文化立場,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承百代之流,會當今之變。時代給了最好的舞臺,我們更要在時代的舞臺上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懷,讓故事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讓我們的故事有傳得更開更廣的生命力和紮根更深更實的溫潤度。這也是“好記者講好故事”節目收穫好評的成功密鑰。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