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中國式現代文論新體系 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
作者:劉啟民(湖南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2022年10月16日,中國共産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京開幕,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開宗明義提出大會的主題:“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自信自強、守正創新,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鬥。”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我們黨鮮明宣示立志於中華民族韆鞦偉業,為民造福責任無比重大,執政為民使命無上光榮。
歷史一再表明,社會大變革的時代一定是文學藝術與哲學社會科學大發展、大繁榮的時代。新時代的廣大文藝工作者與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積極投身於中國式現代化宏闊發展的偉大實踐,肩負著黨的囑託,承載著人民的期待,只有更好地激揚文思意氣,嶄露學識才情,奉獻出凝結時代脈動、鐫刻實踐足跡的精神創造,才能在賡續歷史、把握當下、面向未來的自覺工作中,推進文化自信自強,著力構建和完善中國式現代文論話語體系,在精神內蘊、思辨邏輯、氣度風骨、情思辭採上展現新時代風貌,譜寫富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文藝實踐新華章。
創新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
構建中國式現代文論話語體系必須以人民為中心,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講話中明確指出:“一百年來,黨領導文藝戰線不斷探索、實踐,走出了一條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符合中國國情和文化傳統、高揚人民性的文藝發展道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之光照耀著中國現代文化事業不斷前行。從五四新文化運動到延安解放區文藝,中國共産黨引領中國文化現代化創新的方向,繪製了現代文化發展的壯美畫卷。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建構中國式現代文論話語體系仍然要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在為國家立心、為民族立魂的意識形態工作大局中,切實增強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對於文情、文脈的判斷力、指導力、闡釋力。以富有闡釋效力的馬克思主義文論體系,正確定位文學藝術的價值與意義、文藝生産與傳播的方式,與時代同步伐,才能不斷推出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
文藝工作者要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下,以發展眼光推動文藝理論與時俱進,以開放姿態推進文藝理論與批評自我革新,來指導當前社會主義文藝新現實。社會主義文藝現實總體繁榮向好,但當前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資本野蠻生長對文化領域的肆意滲透,催生了走捷徑、求速成、逐虛名的不良創作風氣,造成部分文藝作品庸俗化、娛樂化,文學批評品質低下、價值觀扭曲、美學觀媚俗,與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背道而馳;文藝傳播手段的數字化和網路化,打破了文學作品生産、流通、傳播和消費的既有範式,滿足了大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文化需求,也對已有的文藝體式和精神形態産生巨大影響,同時滋生了新的美學不平等;在精神資源和價值觀念上,西方中心主義的影響仍然廣泛存在於作品之中,與中國文化自主性和獨特性産生矛盾衝突。破解這些現實問題,深刻凸顯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創新實踐充分而有力的介入,切實增強新時代文藝理論的主體性和能動性,深入文藝發生現場,從中創造、提煉出具有鮮活時代性、在場性、指向性的文藝概念、範疇、邏輯,強化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闡釋與中國現實文藝實踐創造之間的互動關係,更好地建設和鞏固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為人民提供更豐富、更有營養的精神食糧,豐富精神世界、增強精神力量、提升精神境界。
構建中國文論話語體系
構建中國式現代文論話語體系必須向古今中外具有創造性的有益文化理論敞開懷抱,在更高的綜合層次上呈現中國文論的主體性。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鮮明指出:“哲學社會科學的現實形態,是古往今來各種知識、觀念、理論、方法等融通生成的結果。我們要善於融通古今中外各種資源。”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不僅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文藝領域中的指導地位,而且要運用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想指導中國文藝的發展,貫徹落實黨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發揚社會主義藝術民主和學術民主,推動學術創新,創造學術繁榮。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文藝理論領域展現了新的生機活力,引進了各種理論、術語、概念,比如詩化哲學、文化哲學、現代主義、結構主義、生態美學、空間理論、媒介理論等,在文學領域則有反思文學、尋根小説、先鋒文學、新寫實、非虛構文學、二次元視聽等。這些來自不同學科、話語範疇的文藝思想、文藝理論、文藝類型,促進了社會主義文藝的繁榮。在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進程中,要進一步鼓勵文藝理論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堅持正確方向,本著“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原則,提倡不同觀點和流派充分討論、切磋互鑒,體現新時代文化理論的多樣性、豐富性、包容性。
當前,在文藝理論領域,鼓勵原創性,應當包含兩種相互關聯的內涵。第一,要借鑒世界文化理論百花園中的有益成果,吸收、轉化成為社會主義文化的內容。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追求和平發展的目標下,以開放的姿態充分接納其他文明的文化優長,特別是融匯科學技術領域創新形成的新理論等,將其有機納入中國式現代文論話語體系的構架之中。第二,面對思想文化領域的西方中心主義以及各種後現代批評理論,中國文藝理論界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判斷力,以中國理論闡釋中國文藝實踐的本土情懷,以理論自覺的身份意識和世界眼光的方法論創新,紮實推進中國文論話語體系建構。
推動古代文論適應當下文學實踐
構建中國式現代文論話語體系必須立足本民族的文學文化傳統,推進傳統文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國現代文論話語體系既是現代的,有著世界現代化文化的共同特徵,更是中國的,有著基於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就是在“對中華文明5000多年的傳承發展中得來的”;中華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中華民族的根和魂”。中國共産黨百年曆史,也是馬克思主義不斷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歷史。因此,構建中國式現代文論話語體系,需要深深紮根于中國的文學文化傳統,吸取西方現代化發展的諸多教訓,從中國發展的現實需求出發,促進民族文化傳統中的優秀遺産實現創造性轉換和創新性發展。
中華民族有著輝煌燦爛的5000多年文明史,更有5000多年的文化精神發展史。從先秦的遊策之士,到兩漢的辭人儒家,再到崇尚自然的魏晉名士,最後到近代的為民請命者,一以貫之的是中華民族士人們對於天下、對於百姓、對於國家、對於宇宙自然萬物的拳拳觀照,同時執著地將其淬煉為鮮活生動的文化表達和精神創造。面對現代社會的異化現象,古典文化裏熱忱的“大我”關切、“生態”關切,成為形塑當代創新精神、涵養家國情懷的重要資源。因此,構建中國式現代文論體系,要充分汲取歷史上士人們極具民族風範的思想精華,繼承傳統文化中“天人之際”“修身齊家”“和而不同”“家國天下”的人文精神。這對中國古代經典文藝理論、文藝批評的思想、美學、概念、術語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發揮當代文論話語的倫理觀照和審美活力,全面提升社會文明程度,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當代中國,江山壯麗,人民豪邁,前程遠大。我們始終要從實踐出發,用馬克思主義文藝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極引導鮮活多樣的社會文化樣態、文藝樣態推陳出新,將當代思想文化蓬勃發展的路標,始終錨定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之中,必然能夠形成既具有強大凝聚力又富有勃勃生機的社會主義文論體系,助力社會主義文化發展走入新境界、邁向新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