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高標準建設國家文化公園

2022-10-31 10:28: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作者:齊驥(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産業管理學院教授)

  在江西贛州,“走一段長征步道,吃一碗紅米飯南瓜湯”成為熱門旅遊項目;在山東東營,黃河文化遺産正得到系統保護,主題旅遊活動受到遊客歡迎;在江蘇揚州,非遺文化、運河美食等專題榜單發佈,讓公眾感受“千年詩渡,勝景猶存”的歷史穿越……一段時間以來,長城、大運河、長征、黃河、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穩步推進,相關景點景區成為網紅出遊打卡地,展現出新時代文化建設的恢弘氣象。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建設國家文化公園,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推動新時代文化繁榮發展的重大工程。從探索建立國家公園體制到推出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進入快車道,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打開了新賽道,為傳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打造出新平臺,對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講好中國故事等都具有重要意義。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建好用好國家文化公園”。國家文化公園創新文化遺産保護與傳承方式,全景式展現中華文明的文化瑰寶。國家文化公園帶狀分佈、綿延佈局、蜿蜒聯動,沿線分佈著大量的文化遺産,生動展現出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絢爛深厚的歷史文明。長城歷經千百年風雨洗禮,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産。大運河綿延3200里,蘊含著相容並蓄、多彩薈萃的文化。雄渾的黃河文化和靈動的長江文化“江河互濟”,塑造了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紅軍長征沿線留下的歷史文化遺存,展現了中國革命艱苦卓絕的鬥爭歷程。建設國家文化公園,正是要以這些代表國家形象和中華民族獨特精神標識的文物和文化資源為依託,打造展示中國風貌和中華精神的文化工程。

  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豐富了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與歷史感知,有助於樹立民族自信、激發文化認同、構築起共同的精神家園。國家文化公園展現了中華歷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信仰之美,凝聚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眾志成城的愛國情懷、堅如磐石的信仰信念、崇德向善的文明追求、天人合一的生態觀念。在歷史長河中,有無數文學名篇、藝術佳作刻畫長城邊塞、歌頌長江黃河、描摹運河風情。在現代生活中,更不乏優秀文藝作品講述長征故事、紅軍史詩。無論是文物古跡還是文化作品,都是增強文化價值引導力、文化認同凝聚力和民族精神推動力的養分。

  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統籌文化與經濟、文化與生態,處理好傳統性與時代性、民族化與國際化的相互關係,充分發揮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作用。讓文物説話、讓歷史説話、讓文化説話,先進技術是重要依託。應該加強歷史文化的數字再現、科技賦能,運用文化科技還原歷史情境,通過數字場景復現歷史時空。文化的生命力在於貼近生活、服務人民,要更加注重傳統文化的創意表達、創新轉化,加強研究發掘、融合創新,推動文化與文博旅遊文創結合、與體育教育健康結合,優化文化旅遊線路,打造文化遺産廊道,建設美麗鄉村,讓生活更美好。

  “山積而高,澤積而長”。文化建設離不開孜孜不倦、久久為功的戰略定力。擦亮國家文化公園名片,講好中華文化故事,必能帶給人民更多獲得感,帶給社會更多凝聚力,向世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