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三農”壓艙石 接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原標題:穩定“三農”壓艙石 接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後,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進入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新征程,“三農”工作重心已歷史性地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繼續聚焦“三農”,部署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點工作。針對世界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疊加交織的複雜形勢,做好“三農”工作,必須確保農業穩産增産、農民穩步增收、農村穩定安寧,穩住基本盤,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現國民經濟社會穩定發展,為應對各種風險挑戰贏得主動。
狠抓關鍵要素,確保農業穩産增産
糧食事關國運民生。我國人口基數大,隨著經濟發展和消費結構升級,糧食等農産品需求持續增長。同時,我國農業發展基礎依然薄弱,確保糧食等初級産品穩定供給的壓力依然較大,確保農業穩産增産,必須狠抓以下幾個關鍵要素。
調動地方政府抓糧和農民種糧的積極性是首要任務。無論是主産區、主銷區、産銷平衡區,各地政府都要擔負起糧食安全的責任,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嚴格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對産糧大縣加大獎勵力度,創新糧食産銷區合作機制。同時,健全農民種糧收益保障機制,適當提高稻穀、小麥最低收購價,在主産省的産糧大縣實行稻穀、小麥和玉米三大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政策全覆蓋,讓農民種糧有利可圖,放心種糧。
嚴守耕地數量、品質“雙紅線”。落實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線的優先序,確保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任務足額完成。確定耕地利用優先序,耕地主要用於糧、棉、油、糖、蔬菜等農産品及飼草飼料生産,永久基本農田重點用於糧食生産,高標準農田原則上全部用於糧食生産。確保18億畝耕地實至名歸,農田就是農田,而且必須是良田。
大力推進種源等關鍵技術攻關,強化科技支撐。加快推進農業種質資源普查收集和精準鑒定評價,實施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推進重大品種的研發與推廣。貫徹落實種子法,強化種業智慧財産權保護。提升農機裝備研發應用水準,特別要加快大馬力機械、丘陵山區和設施園藝小型機械、高端智慧機械的研發製造和推廣運用。
加快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聚焦關鍵薄弱環節和小農戶,支援農業服務公司、農民合作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基層供銷合作社等各類主體大力發展單環節、多環節、全程生産託管服務,開展訂單農業、加工物流、産品行銷等活動,推動小農戶與現代農業實現有效銜接。
多措並舉,保障農民穩步增收
當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影響,農業生産成本上漲,農業經營收入受到擠壓,實現農民穩步增收的難度較大,必須多措並舉,千方百計保障農民穩步增收。
鞏固脫貧成果,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要將有返貧致貧風險和突發嚴重困難的農戶納入監測範圍,及時落實社會救助、醫療保障等幫扶措施。推動脫貧地區經濟社會持續發展是長遠之計,對前期幫扶産業要持續支援,補上技術、設施、行銷等短板,強化龍頭帶動作用,促進産業提檔升級,完善聯農帶農機制,提高脫貧人口家庭經營性收入。壓實就業幫扶責任,確保脫貧勞動力就業規模穩定。統籌用好鄉村公益崗位,實行動態管理,擴大參與面。持續加大對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和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的支援力度。
推進農業高質高效發展,挖掘鄉村多元價值。通過農業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産的新“三品一標”行動,促進農業高品質發展。推進電子商務進鄉村,豐富農産品行銷手段,提高農業市場價值。農業大縣可以加大力度引導企業到産地發展糧油加工、食品製造等農産品加工業。區位優勢顯著、生態環境優美、文化特色明顯的鄉村可以著力發展農旅結合的休閒産業,支援農民直接經營或參與經營鄉村民宿、農家樂特色村(點)。聯合教育部門,將符合要求的鄉村休閒旅遊項目納入科普基地和中小學學農勞動實踐基地範圍。
大力發展縣域富民産業和商業體系,促進農民就地就近就業創業。支援大中城市疏解産業向縣域延伸,對比較優勢明顯、帶動農業農村能力強、就業容量大的産業給予支援,推動形成“一縣一業”發展格局。引導具備條件的中心鎮發展專業化中小微企業集聚區,推動重點村發展鄉村作坊、家庭工場。加快農村物流快遞網點佈局,發展“多站合一”的鄉鎮客貨郵綜合服務站和“一點多能”的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點。加大農産品産地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推動冷鏈物流服務網路向農村延伸,優化農村經濟發展環境,為農民就業創業創造更多機會。
加強鄉村建設和治理,實現農村穩定安寧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農村建設和環境整治,特別是經過農村人居環境三年整治行動後,我國農村臟亂差局面得到初步扭轉,農村生活垃圾收儲運處置體系全面建立,農村廁所革命加快推進,村容村貌明顯改善,但農村人居環境總體品質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區域發展不平衡、基本生活設施不完善、管護機制不健全等問題依然突出,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供給水準依然存在明顯差距,農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和完善。
推進農業農村綠色發展,創造宜居生態環境。研發應用減碳增匯型農業技術,推進農業投入品減量化和畜禽糞污資源化,支援農膜科學使用回收和秸稈綜合利用,減少農業面源污染。加大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力度,復蘇河湖生態環境,促進生態保護修復。
持續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以農村廁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為重點,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品質。從農民需求出發推進農村廁所革命,重點加強中西部地區農村戶用廁所改造,加快乾旱、寒冷地區衛生廁所適用技術和産品研發。農村污水處理難度大,需要分區分類逐步推進,首先以人口集中村莊為重點,加快推進農村黑臭水體治理。推進生活垃圾源頭分類減量,以村莊有機廢棄物綜合處置利用設施建設為重點,探索就地就近處理和資源化利用路徑。結合村莊清潔和綠化行動,打造宜居宜業的農村生活環境。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供給。完善鄉村水、電、路、氣、通信、廣播電視、物流等重點領域的基礎設施,加快補齊便民生活設施短板。鄉村公路建設項目更多向進村入戶傾斜,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推動城鄉客運一體化發展。加強水源工程建設和水源保護,推廣實施規模化供水工程建設和小型供水工程標準化改造,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將城市供水管網向周邊村鎮延伸。因地制宜推動農村光伏、風電發展,推進農村生物質能源多元化利用,強化清潔供暖設施建設。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和抗震改造,進一步完善農村房屋建設標準,加強村莊風貌引導。以縣域為重點,建立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機制,強化教育、醫療、養老等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
大力推進數字鄉村建設行動。以資訊設施建設為基礎,以智慧農業和數字化管理為抓手,深入實施數字鄉村建設發展工程。加快農村光纖寬頻、移動網際網路、數字電視網等的發展,推動遙感衛星數據在農業農村領域的應用,推動農業生産加工和農村地區水利、公路、電力、物流、環保等基礎設施數字化、智慧化升級。建立和推廣應用農業農村大數據體系,加強農民數字素養與技能培訓,推動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一代資訊技術與農業生産經營深度融合。構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鄉村數字惠民便民服務體系,推進“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向農村基層延伸,加快數字鄉村標準化建設。
加強鄉村治理體系建設,提升治理能力。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推行網格化管理、數字化賦能、精細化服務。推進村委會規範化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整合文化惠民活動資源,支援農民自發組織開展村歌、“村晚”、廣場舞、趣味運動會等體現農耕農趣農味的文化體育活動。有效發揮村規民約、家教家風的作用,推進村民自治。推進更高水準的平安法治鄉村建設,切實維護農村社會平安穩定。
(作者:賈廣東、王莉,分別係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生院黨委書記、研究員,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