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從協和萬邦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2022-04-11 09:58:00
來源:解放軍報
字號

  原標題:從協和萬邦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親仁善鄰、協和萬邦是中華文明一貫的處世之道。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豐富的歷史和文化內涵。理解認識中國古代“協和萬邦”思想,對今天我們深入研究把握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具有重要意義。

  《尚書虞書堯典》記載,堯“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邦。黎民于變時雍”。這是“協和萬邦”一詞的首次提出。“天地之塞,吾其體;天地之帥,吾其性。民,吾同胞”,中華先民把天地比作父母,把普天下的人民看作同胞兄弟;同時在看待天下的邦國時,超越政權、體制、地域的限制,期待的是一個和諧、協調的世界。“協和萬邦”的目的是使“四海之內若一家”,面對分歧堅持“和而不同”,進而實現“天下大同”。中華民族崇尚“格物致知,修齊治平”,就是要通過自己的“德”實現“天下大同”的最終價值,這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古已有之的“兼濟天下”的責任與情懷。

  我們黨自誕生以來,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經過百年奮鬥,黨團結帶領億萬人民書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曆史上最恢宏的史詩,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準明顯提高,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並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

  與此同時,面對日益突出的全球性問題,我們黨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對“協和萬邦”中“和”的思想進行繼承與創新,把握“和”中所包含的“天人合一”“求同存異”“天下為公”等核心價值,倡導運用“和”的思維推動共商共建共用,運用“和”的方法包容不同民族種族、社會制度、道路選擇、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差異。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大會上,習總書記強調,必須不斷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同一切愛好和平的國家和人民一道,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堅持合作、不搞對抗,堅持開放、不搞封閉,堅持互利共贏、不搞零和博弈,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推動歷史車輪向著光明的目標前進”。從“協和萬邦”到人類命運共同體,既彰顯出我們黨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也展現了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條件下中國應有的大國擔當。

  人類共用一個家園,各國同處一個世界。我們黨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倡導每個民族、每個國家都應該風雨同舟、榮辱與共,努力把我們生於斯、長于斯的這個星球建成一個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變成現實。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核心是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協商,堅決摒棄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走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安全上,要堅持以對話解決爭端、以協商化解分歧,統籌應對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威脅,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經濟上,要同舟共濟,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生態環境上,要堅持環境友好,合作應對氣候變化,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回應了時代要求,凝聚了各國共識。2017年,這一理念寫入聯合國決議中,為世界各國實現共同發展、持續繁榮、長治久安描繪了美好願景。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具體實踐,目標是通過實現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朝著人類命運共同體方向邁進。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中國堅持共商共建共用原則,把基礎設施“硬聯通”作為重要方向,把規則標準“軟聯通”作為重要支撐,把同共建國家人民“心聯通”作為重要基礎,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品質發展,探索了促進共同發展的新路子,實現了同共建國家互利共贏的良好局面。

  胸懷天下,行穩致遠。面向未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將繼續堅定不移推進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並在國際上樹立負責任大國形象,一如既往倡導和平,推動互惠互信的“命運共同體”;倡導國際經濟局勢良性發展,推進合作共贏的“命運共同體”;以相容包容的態度發展人文公共外交,打造相容並包的“命運共同體”,努力把“一帶一路”建設成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綠色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作者單位:北京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責任編輯:孫海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