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 向世界更好展示法治中國形象

2021-11-26 13:21: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法治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是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重要任務。”我們要加強法治領域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做好中國法治理念和相關法律的對外宣介,向世界更好展示法治中國形象,讓國際社會更準確了解中國法治建設狀況,促進法治文明交流互鑒。

  闡釋好習近平法治思想。習近平法治思想是順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代要求應運而生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是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最新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重大創新發展,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習近平法治思想構成了一個內涵豐富、論述深刻、邏輯嚴密、系統完備的科學理論體系,深刻回答了事關全面依法治國理論和實踐的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重大問題,深刻闡明瞭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的政治方向、重要地位、工作佈局、重點任務、重大關係、重要保障,深刻回答了新時代為什麼實行全面依法治國、怎樣實行全面依法治國等一系列重大問題。全面、準確、生動地對外闡釋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鮮明特色、重大意義、豐富內涵、核心要義、科學方法、實踐要求,不僅有利於國際社會從思想理論層面深入了解法治中國,也有助於更好傳播中國法治主張,提升我國在國際法律事務和國際治理方面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促進法治文明交流互鑒。人類法治文明的發展不是只有一種模式,不同法治文明都是人類治理智慧的結晶。中國倡導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主張不同法治文明可以充分交流互鑒。中國在探索自己法治道路的同時,也為不同法治文明提供交流互鑒的平臺。對外宣傳中國法治主張,需要講清楚中國共産黨和中國人民不僅有信心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國方案,也以實際行動促進人類法治文明在交流互鑒中煥發光彩。在切實了解國外受眾資訊需求和認知方式差異的基礎上,針對不同群體開展分眾化、差異化、精準化傳播,全方位、多角度、多形式講述法治中國的發展歷程和光輝成就,努力講好法治中國的故事,促進不同法治文明交流合作。

  加強話語規範化建設。法治領域國際傳播面向的人群,國家制度不同、法律文化不同,法律語言也存在差異。讓國外受眾更好認識法治中國形象,需要科學構建法治領域的對外話語體系。堅持用中國法治理論闡釋中國法治實踐,用中國法治實踐昇華中國法治理論,打造融通中外的法治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鮮明地展現法治中國故事及其背後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長遠的眼光構建對外話語體系,既展現中國特色、彰顯中國自信,又準確把握受眾的話語表達方式和接受方式。加快培養更多法律外語專業人才與法治傳播人才,提升法律翻譯品質,加強對外法治話語規範化建設,增強法治話語精準性,增進國外受眾對法治中國的認識和認同。

  (作者為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張法連)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