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百年大黨的歷史自覺和歷史自信

2021-11-26 13:19:00
來源:求是網
字號

  “當今世界,要説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産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反覆提及的論斷無比豪邁。

  在黨成立100週年的重要歷史時刻,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全面總結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展現了一個百年大黨的清醒和成熟,彰顯了當代中國共産黨人高度的歷史自覺和歷史自信。

  高度的歷史自覺是中國共産黨的一個好傳統。觀成敗、鑒是非、知興替、明規律。歷史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形成、發展及其盛衰興亡的真實記錄,是前人各種知識、經驗和智慧的總匯。對歷史的認識越深刻,對前途的掌握就越主動。中國共産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繼承了中華民族重視歷史、研究歷史、借鑒歷史的優良傳統,始終高度重視學史研史,善於從歷史的興衰成敗中把握歷史發展規律。早在延安時期,毛澤東同志就指出:“如果不把黨的歷史搞清楚,不把黨在歷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辦得更好。”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學習黨的歷史、總結黨的歷史,並將之提高到事關黨和國家工作全局的重要地位。習近平總書記一次次考察革命聖地、紅色舊址、革命歷史紀念場所,出席一系列重要歷史事件、重要歷史人物紀念活動,多次發表相關重要講話。“我們從哪來?我們走向何方?中國到了今天,我無時無刻不提醒自己,要有這樣一種歷史感。”習近平總書記這樣闡述自己對歷史的態度。

  知所從來,方明所往。我們黨在歷史上先後制定了《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和《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一百年來黨的三個歷史決議,都是在關鍵歷史節點上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重要文獻,都銘刻下一個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歷史自覺,對統一全黨思想、凝聚全黨力量、奪取新的勝利,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歷史意義。具有高度的歷史自覺,重視從歷史中汲取前進的智慧和力量,是我們黨能夠從小到大、由弱到強,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原因,是黨的成功之道。

  高度的歷史自信來自於歷史和現實。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1921年,中國産生了共産黨,這是開天闢地的大事變,深刻改變了近代以後中華民族發展的方向和進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格局。一百年來,黨領導人民浴血奮戰、百折不撓,創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成就;自力更生、發憤圖強,創造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解放思想、銳意進取,創造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自信自強、守正創新,創造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黨和人民百年奮鬥,書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曆史上最恢宏的史詩。歷史充分證明:沒有中國共産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共産黨的領導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繫、命運所繫。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偉大的歷史主動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氣、強烈的責任擔當,統攬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出臺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戰勝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第三個歷史決議從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全面從嚴治黨、經濟建設、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政治建設、全面依法治國、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國防和軍隊建設、維護國家安全、堅持“一國兩制”和推進祖國統一、外交工作等13個方面,分領域總結新時代黨領導人民取得的巨大成就。今天,百年大黨的恢宏氣度、盛世中國的萬千氣象,吸引著全世界的目光。14億多中國人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富裕富足、揚眉吐氣,在960多萬平方公里的美麗家園上有尊嚴地生活著、幸福地歡笑著、激情地奮鬥著,擁有“平視世界”的自信自強。

  黨的百年奮鬥史表明,只有具有偉大精神的政黨才能領導人民贏得偉大鬥爭、開創偉大事業。中國共産黨的歷史自信,既是對奮鬥成就的自信,也是對奮鬥精神的自信。踏上新的趕考之路,始終葆有高度的歷史自覺和歷史自信,在探究歷史規律中掌握歷史主動,不畏艱難險阻、直面風險挑戰,頑強拼搏、不懈奮鬥,在過去一百年贏得了偉大勝利和榮光的中國共産黨和中國人民,必將在新時代新征程上贏得更加偉大的勝利和榮光!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