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樹思想政治工作之“魂”

2021-07-29 14:23:0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字號

  作者:徐廣垠(廣東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思想政治工作是黨的優良傳統、鮮明特色和突出政治優勢,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的《關於新時代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明確要求,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健全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工作體系,增進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

  思想政治工作不是簡單的宣傳,更不是照本宣科的説教,而是接地氣、入人心的教化,是貫穿到各項工作之中的“生命線”,更是關乎“國之大者”的戰略性工作。我們必須為思想政治工作樹“魂”,才能真正地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品質,使思想政治工作充滿精氣神。

  樹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論之“魂”。思想政治工作必須服務於加強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這一任務。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社會主義事業的指南針,共産黨人將馬克思主義視為自己的“真經”,忠誠地信奉著馬克思主義,堅定地踐行著馬克思主義。在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的著力點就在於增進廣大黨員、群眾對新時代的馬克思主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和情感認同。理論能有多大現實力量,關鍵在於獲得人民的多大認同,而獲得認同在於能引起廣大幹部群眾的共情。這要求我們在具體工作中,既注重亮明立場、説清道理等顯性方面,又注重娓娓道來、潤物無聲的隱性方面,既要入理,又要入情,真正獲得廣泛的認同。

  樹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之“魂”。《易經》有雲:“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我們黨歷來都將文化工作視作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好的文化作品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人的思想,提高群體的向心力,引領社會風尚,擴大國際影響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寶庫,而“返本開新”則能使“老樹”長出“新枝”;革命文化是黨和國家在艱苦卓絕的鬥爭過程中凝結成的無比珍貴的精神財富,以《覺醒年代》為代表的優秀作品證明了革命文化的穿透力和感染力,我們要繼續挖掘,擴大影響;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則是處在“正在進行時”的文化,與現實有著最緊密的關聯,文化工作者們要深入到新時代的進程中,才能把準時代的脈搏,創作出能真正引起共鳴的作品。

  樹思想政治工作的價值之“魂”。我們要堅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是我們精神力量的來源。核心價值觀是一個社會凝聚共識、良序運作不可缺少的要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是歷史文化精華的凝聚,又是時代精神的産物,能助力我們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前進,思想政治工作應該更加細緻和有針對性,既有“大餐”,也有“小菜”,才能順利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精確“投遞”到各類群體的心中,引導廣大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樹思想政治工作的信念之“魂”。理想信念是事業和人生的燈塔,決定了我們的方向和立場,也決定了我們的言論和行動。有了理想信念,有了對理想信念的深信與篤行,才有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底氣,才有起而行之、勇挑重擔的勇氣。離開了理想信念,共産黨人的思想和心胸就將失去高度和深度,變得短視而狹隘。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就是要將理想信念內化於心,繼而外化于形。內化於心要用科學理論説服人,用光輝榜樣激勵人,用黨史國史教育人;外化于形則是內化於心的效果,黨員能在政治考驗面前站穩立場,能堅定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行動,能以擔當詮釋初心、以實幹踐行使命,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才能真正從實處體現出來。

  《光明日報》( 2021年07月29日 10版)

[責任編輯:楊永青]